字典帮 >古诗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7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宋代  苏辙  

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幽忧二十年,懒性祗如兹。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翻译及注释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是苏辙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本性疏懒,是父母强行教导的结果。
朝朝夜夜为科举而奔波,直到我年少时。
我饱受内心的忧愁二十年,懒散的性情至今如此。
偶然间踏入黄闼(指科举考试),我仰望天空自我怀疑。
我不敢开口请求职位,常常自愧不能胜任外界的事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己性格的反思和对科举制度的思考。他自称性格懒散,这种性格是父母强迫教导的结果,而非自己的本性。他在年轻时为了科举考试而奔波努力,但内心却常常感到忧愁和困惑。当他终于进入科举考试的殿堂时,他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他因为内心的顾虑和自卑,不敢开口请求职位,对自己的能力常常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自省的态度展示了他对自己性格和经历的思考。他对自己的懒散性格并不自豪,却认为这是父母强加给他的。他在为科举考试而奔走时,内心的忧愁和困惑一直伴随着他,这种心境在二十年间没有改变。当他终于进入科举考试的殿堂时,他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不敢开口请求职位。这种内心的挣扎和自卑感使得他常常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外界的事务。

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辙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对科举制度的疑虑。他在探索自我和面对外界压力之间感到困惑和迷茫。这种思考和感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复杂态度。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yuān míng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wǒ xìng běn shū lǎn, fù mǔ qiáng jiào zhī.
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qūn xún jiù kē xuǎn, dǎi cǐ nián shào shí.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yōu yōu èr shí nián, lǎn xìng zhī rú zī.
幽忧二十年,懒性祗如兹。
ǒu rán jiàn huáng tà, fǔ yǎng kōng zì yí.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qǐ shēn wèi gǎn yán, cháng kuì wài wù chí.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相关内容11:

春词

昼寝石颐寺

邺北旅中怀友人

春词

秋夜怀洛下一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
    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解鞍聊为赋,去不岁......
  • 雨中采石菖蒲
    秋云作伴更谁俱,颇惯登山不用扶。笑怪河阳种花手,杖藜破雨觅菖蒲。...
  • 德清五兄寄清茶
    玉角苍坚已照人,冰肝寒洁更无尘。凤凰雨露生珍草,不比榛芜亦漫春。...
  • 题陈用中行藏楼
    此楼托萧冷,莫会子登临。吊影漫愁独,书空谁语深。帘开不尽眼,云起未休心。咫尺颜渊坐,高风无......
  • 送李生二绝句
    爱君白发无覊束,命驾常为千里游。一夜春江又回棹,当时风雨满汀洲。...
  • 忆岐下小池
    长忆西园清夜景,酒阑无不独临池。可怜陇月三更白,谁见红蕖露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