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闻鸡行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李东阳
2025-09-13

闻鸡行

明代  李东阳  

城头鸡鸣声不恶,祖生夜舞司州幕。
南来击楫向中流,杀气横秋尽幽朔。
手提一剑驯两龙,黄河以南无战锋。
十州父老皆部曲,谁遣吴儿作都督。
中原未清壮士死,遗恨吴江半江水。

闻鸡行作者简介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闻鸡行翻译及注释

《闻鸡行》是明代作家李东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战争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战乱的深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城头鸡鸣声不可怕,
祖先生前在司州城舞夜幕。
南方的将士摇船向着中流进发,
战场上的杀戮气息充斥秋天的幽朔。
手提一把剑,驯服两条巨龙,
黄河以南再没有敌人能抵挡。
十州的父老都成为部队的一员,
谁能派遣吴国的子弟担任都督?
中原地区的壮士们未能清除战乱而死,
留下对吴江半江水的遗憾。

诗意:
《闻鸡行》以鸡鸣声作为开篇,以此象征黎明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乱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他描述了南方将士奋勇前进的情景,以及战场上的残酷和杀气弥漫的景象。然而,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能够驯服敌人,重建和平。他呼吁统一中原,派遣吴国的子弟作为都督,以带领十州的父老共同维护国家安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乱中死去的壮士们的怀念和对战事未平的悲伤,对吴江半江水留下了遗憾之情。

赏析:
《闻鸡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力量感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的鸡鸣声不再是清晨的美好,而是战乱的象征,鸡鸣声传达出紧张不安的气氛。诗人通过描绘南方将士的奋勇前进,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质的揭示。诗中的黄河以南被描述为无人可敌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胜利和和平的期待。

诗人以十州父老共同担当责任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渴望。他呼吁派遣吴国的子弟作为都督,意味着吴国的儿子应当挺身而出,为国家的统一和和平作出贡献。最后,诗人以对壮士的怀念和对战事未平的悲伤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珍视。

整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以战争和和平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战乱的痛苦体验和对和平的强烈向往。

闻鸡行拼音读音参考

wén jī xíng
闻鸡行

chéng tóu jī míng shēng bù è, zǔ shēng yè wǔ sī zhōu mù.
城头鸡鸣声不恶,祖生夜舞司州幕。
nán lái jī jí xiàng zhōng liú, shā qì héng qiū jǐn yōu shuò.
南来击楫向中流,杀气横秋尽幽朔。
shǒu tí yī jiàn xún liǎng lóng, huáng hé yǐ nā mó zhàn fēng.
手提一剑驯两龙,黄河以南无战锋。
shí zhōu fù lǎo jiē bù qǔ, shuí qiǎn wú ér zuò dū du.
十州父老皆部曲,谁遣吴儿作都督。
zhōng yuán wèi qīng zhuàng shì sǐ, yí hèn wú jiāng bàn jiāng shuǐ.
中原未清壮士死,遗恨吴江半江水。


相关内容11:

赠唐师善父

晓意

重过蜀山徐幼文隐居

渐台水

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叠韵奉答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仲春游望
    春来结伴共闲行,此日山川色更明。望里楼台多见柳,静中阡陌但闻莺。江泬色带王孙恨,蜀魄吟伤帝......
  • 西山(三首)
    下马溪桥散步行,暑风絺纻入林清。村殽野饭匆匆发,碧水青山面面迎。踏尽平堤怜草绿,到来幽谷见......
  • 叶
    泛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 吴宫白灊辞
    织成白灊胜白丝,恰称吴娃冰雪肌。渚宫金剪制舞衣,白云一片筵前飞。舞衣当筵洁且轻,君王回盼心......
  • 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一首
    我马西行东客归,归心落日争分飞。长安城中一掌地,颠倒鞭鞚随裳衣。君时别向中书宅,两日吾门断......
  • 杂言(十一首)
    昔予居南山,乐有同心人。形迹不暂乖,栋宇复为邻。有酒更相呼,得粟还我分。时时榛曲中,相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