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7-24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

宋代  陆游  

鬓毛萧飒寸心灰,生怕新年节物催。
幸是身闲朝睡美,忽闻鼓吹打春回。
绿窗百舌唤春眠,问柳寻花意已便。
京洛化衣无梦去,邯郸观伎有诗传。
铜壶阁下闲欹帽,石镜坊前戏坠鞭。
酒隐人间君勿诮,定胜山泽作臞僊。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翻译及注释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立春初春时的游玩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鬓毛萧飒寸心灰,生怕新年节物催。
幸是身闲朝睡美,忽闻鼓吹打春回。
绿窗百舌唤春眠,问柳寻花意已便。
京洛化衣无梦去,邯郸观伎有诗传。
铜壶阁下闲欹帽,石镜坊前戏坠鞭。
酒隐人间君勿诮,定胜山泽作臞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游玩的场景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氛围和活动,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的心情,他的鬓发凋零,内心感到忧郁,生怕新年的节日令他感到更加沮丧。然而,幸运的是,作者身闲无事,可以在早晨美美地睡个懒觉。突然间,他听到了鼓吹声,它们打破了寂静,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绿窗外,百舌鸟在呼唤春眠的人们醒来,作者询问柳树和寻找花的意愿已经产生。这里,柳树和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后,诗中出现了京洛和邯郸两个地名。京洛是指京城和洛阳,邯郸是指邯郸城。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不再追求权势和名利的心态,而是更加关注观赏艺术和文化的乐趣。他说自己不再梦想穿着华丽的衣服去京洛,而是愿意去邯郸观赏艺伎的表演,并将这些美好的经历传诵下来。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酒的喜爱。他坐在铜壶阁下,戴着斜帽,悠闲自得。在石镜坊前,他玩弄着鞭子。他希望酒能隐藏在人间,不受人们的诟病,而他自己则在山泽之间,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和艺术文化的追求。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拼音读音参考

lì chūn chū chūn chū yóu xì zuò
立春初春出游戏作

bìn máo xiāo sà cùn xīn huī, shēng pà xīn nián jié wù cuī.
鬓毛萧飒寸心灰,生怕新年节物催。
xìng shì shēn xián cháo shuì měi, hū wén gǔ chuī dǎ chūn huí.
幸是身闲朝睡美,忽闻鼓吹打春回。
lǜ chuāng bǎi shé huàn chūn mián, wèn liǔ xún huā yì yǐ biàn.
绿窗百舌唤春眠,问柳寻花意已便。
jīng luò huà yī wú mèng qù, hán dān guān jì yǒu shī chuán.
京洛化衣无梦去,邯郸观伎有诗传。
tóng hú gé xià xián yī mào, shí jìng fāng qián xì zhuì biān.
铜壶阁下闲欹帽,石镜坊前戏坠鞭。
jiǔ yǐn rén jiān jūn wù qiào, dìng shèng shān zé zuò qú xiān.
酒隐人间君勿诮,定胜山泽作臞僊。


相关内容11:

拟岘台观雪

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

山行赠野叟

大阅後一日作假

赠苏赵叟兄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雪意复作
    前日作雪风败之,今日浓雪雪复作。一寒未暇自为计,宿麦悬知天已诺。灞桥策驴愁露手,新丰买酒聊......
  • 雨中登安福寺塔
    平生喜登高,醉眼无强界。北顾极幽并,东望跨海岱。喟然抚手叹,从古几成败?英雄如过鸟,城郭但......
  • 抄书
    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捣蘖潢剡藤,辛苦补散亡。且作短檠伴,未暇名山藏。故家借签帙,旧友饷朱......
  • 登鹅鼻山至绝顶访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
    街头旋买双芒屩,作意登山殊不恶。苍崖无罅竹鞭逸,崩石欲坠松根络。凭高开豁快送目,历险崎岖危......
  • 灯下阅吏牍有感
    老眼今年太负渠,羲经鲁史顿成疏。一为柱後惠文吏,厌读司空城旦书。正苦雁行须束缚,不言鼠辈合......
  • 神山歌
    吾闻海中五神山,其根戴以十五鳌。一朝六鳌被钓去,岱舆员峤沉洪涛。尚余三山岿然在,当时不没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