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8-08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

宋代  梅尧臣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意在奉宗庙,後人其可安。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翻译及注释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意在奉宗庙,后人其可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汉代皇后的赞美与思考。诗人常常听说汉代皇后亲自在织室织绸缎,因此他前去观看。他想到宫女们必然勤劳辛苦,才能让帝王的衮服完美无缺。然而,这种织造的目的并非为了与龙和鸾鸟的图案竞争,而是出于对祖宗庙堂的敬意。因此,梅尧臣在诗中思考后人是否能够理解并继承这种精神,使祖先得到安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汉代皇后勤劳织绸缎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赞扬皇后的勤劳和织造技艺,间接地赞美了帝王的衮服,强调了皇家的尊严和庄重。他同时思考了这种织造活动的意义,指出了它背后的文化价值,即对祖宗庙堂的敬意和尊重。梅尧臣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后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和传承这种精神,使祖先得到安宁和敬仰。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皇后织造绸缎的情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这种活动深层次的思考和思念。这种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的思考,体现了梅尧臣对历史和祖先的敬重和关注,也凸显了宋代文人对美学和文化的追求。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拼音读音参考

hé sūn duān sǒu cán shǒu shí wǔ shǒu qí èr zhī shì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

cháng wén hàn huáng hòu, zhī shì shù lái guān.
常闻汉皇后,织室数来观。
gōng nǚ qǐ bù qín, dì gǔn dé yǐ wán.
宫女岂不勤,帝衮得以完。
yì jiāng chéng xūn huáng, fēi yòng jìng lóng luán.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yì zài fèng zōng miào, hòu rén qí kě ān.
意在奉宗庙,後人其可安。


相关内容11:

香炉

杨公蕴之华亭宰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六季子庙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十二水车

植栀子树二窠十一本於松侧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
    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潭静鸟呼人渡时,鸟惊人语来还散。...
  • 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白日傥日拔,日拔讵......
  • 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
    欲居江上山,试与问京岘。尝观鲍家诗,心慕已不浅。行当卜结庐,依农事清亩。傍葬吾先妻,同穴晚......
  • 寄题杭州广公法喜堂
    淘青研朱画屋梁,黄漆柏障连曲房。日晖月色不须照,了了自可窥毫芒。夕阴花敛似欲病,飞鸟不惊乌......
  • 桓妒妻
    昔闻桓司马,娶妾貌甚都。其妻南郡主,悍妒谁与俱。持刀拥群婢,迳往将必屠。妾时在窗前,解鬟临......
  • 田家屋上壶
    修蔓屋头缀,大壶檐外重。霜乾叶犹苦,风断根未移。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贱生无所用,会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