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著
2025-07-24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

宋代  陈著  

脊梁硬竖支撑佛,心地平铺济渡人。
不比天台无用物,只将奇险诳愚民。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作者简介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翻译及注释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是宋代陈著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西寺月石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脊梁硬竖支撑佛,
心地平铺济渡人。
不比天台无用物,
只将奇险诳愚民。

第二首:
雨露催开蕙草花,
世间何事最堪夸?
长安陌上逢奇士,
一脸烟尘两袖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西寺月石桥的景象,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佛教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脊梁支撑佛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推崇。脊梁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这里用来比喻佛教的重要性和作用。作者认为佛教教义的坚定支撑着人们的信仰,并且具有平和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度过困难和痛苦。

其次,诗中提到心地平铺济渡人,意味着佛教的教义以及佛教徒的慈悲心肠能够帮助人们解脱苦难,提供渡人的帮助。这种心地平和的态度和善意的行为被视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然而,诗中也暗含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作者说西寺月石桥并不像天台那样没有用处,而是将奇险诳愚民。这里的天台指的是佛教的天台宗,与其他佛教宗派相比,它的教义和修行方式较为严苛。作者认为西寺月石桥以一些奇特而危险的手段迷惑愚昧的民众,从而对社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第二首诗描绘了长安陌上逢奇士的场景,通过与第一首诗相对应,展示了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奇士指的是有非凡才能和品德的人。这些人在尘世中奋斗,一脸烟尘、两袖霞,表示他们既有世俗的经历和尘埃,又有崇高的追求和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西寺月石桥和长安陌上奇士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它呈现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对一些以欺骗和危险手段迷惑人们的社会现象的批评。这首诗词展示了陈著对宗教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yǔ xī sì yuè shí qiáo èr shǒu
与西寺月石桥二首

jǐ liáng yìng shù zhī chēng fú, xīn dì píng pù jì dù rén.
脊梁硬竖支撑佛,心地平铺济渡人。
bù bǐ tiān tāi wú yòng wù, zhǐ jiāng qí xiǎn kuáng yú mín.
不比天台无用物,只将奇险诳愚民。


相关内容11:

次韵少野

侄溥酒边呈诗二首因次韵

次韵前人取别二首

挽孙常州寺簿二首

长孺以新生子求名命日相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连朝云霭霭,一夜雨飕飕。涨雾黑天晓,洗山黄涧流。润深麻长骨,湿重麦垂头。春水可农事,只愁兵......
  • 寿法椿长老二首
    慈云一坐十年过,耐受空门末劫魔。晨粥应缘千里到,秋粮入供寸功磨。当风松干神弥爽,经雪梅花韵......
  • 挽校书郎方公夫人二首
    有美女中玉,来嫔天下魁。心无惭藻涧,眼及到兰台。欲伴春行乐,俄缠昼哭哀。谁知余地在,五桂总......
  • 次韵弟茝醉中示弟观二首·自道
    六十家婆八十翁,此心无事便融融。肉香韭甲磁盆内,蝶梦梅花纸帐中。自有乾坤无俯仰,谁知否泰是......
  • 六月五日大风雨水弟观有诗道其事因和之
    自古人间多水旱,人事尽时功过半。区区事空不事实,三代以后人心乱。吾乡薄产寄山溪,崎岖随势无......
  • 看花吟
    少陵野老老更痴,看花看开千万枝。安乐窝中打乖叟,看花只看半开时。二贤看花各有意,我亦有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