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味道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韩偓
2025-09-07

味道

唐代  韩偓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味道作者简介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味道翻译及注释

诗词《味道》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名利无恒的感慨和对人间繁琐纷扰的淡漠情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如含瓦砾竟何功,
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
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
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
任他闲处指冥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瓦砾”为喻,表达了世事变幻、功名利禄虚幻无常的主题。作者通过挖掘生活的细枝末节,揭示了人类对于名誉地位的痴傻和娇憨的特点。作者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广大的人群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尘世的疑惑和困扰。

首句“如含瓦砾竟何功”,表示对名利假相的怀疑和迷惘。瓦砾象征微小的东西,作者认为这些微小的东西在世间获取名声和地位是无补于事的。第二句“痴黠相兼似得中”,揭示了人们对于名利的执着和渴望。尽管明知名利只是幻象,但人们仍然在其中追逐,这种痴傻和迷惘让人不禁感叹。

接下来的两句“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强调了作者对于世事纷扰的疲累和淡漠。作者感到心力交瘁,对于是非得失感到无奈,同时明白尘世的光景也是虚幻而空虚的。

最后两句“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表达了对名利虚妄的认识。作者认为人间的得失起伏如同梦幻一般不稳定,毁谤和赞美也没有持久的定数,因此对于这些名利恩怨,应该学会淡然处之,免得自己聋耳痴迷。

最后两句“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将自己置身于世俗之外,置身事外,不与人争斗名利。作者呼吁那些悔恨自己错过机会的人,任由他们在闲暇时指指点点、忧心忡忡,不要为这些虚妄的声音而困扰。

总的来说,《味道》这首诗词传达了对尘世名利的怀疑和对纷扰世事的冷漠,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个体命运和社会风气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对世俗繁华的超越与批判态度。

味道拼音读音参考

wèi dào
味道

rú hán wǎ lì jìng hé gōng, chī xiá xiāng jiān shì dé zhòng.
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xīn xì shì fēi tú chàng wàng,
心系是非徒怅望,
shì xū guāng jǐng xuán xū kōng.
事须光景旋虚空。
shēng chén bù dìng dū rú mèng, huǐ yù wú héng què yào lóng.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yì zhě shén duō yīng è wàn, rèn tā xián chù zhǐ míng hóng.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相关内容11: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

题绝岛山寺

密意

过昭君故宅

阻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感事三十四韵(丁卯已后)
    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鸳鹭皆回席,皋夔亦慕膻。庆霄舒羽翼,尘世有......
  • 新上头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 大酺乐
    晚日催弦管,春风入绮罗。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
  • 疏雨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
  • 伤春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残。穷途得志反惆怅,饮席话旧多阑珊。中酒向阳成美睡,惜花冲雨觉......
  • 有瞩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诸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