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11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宋代  梅尧臣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翻译及注释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涉淮淮水浅,
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
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
今复有谁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送别江学士前往睦州担任通判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淮水浅、溪水缓慢流淌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思念之情。诗人提到了桐庐,这是一个产茶的地方,正值采茶的季节,这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严陵的问候,询问他的近况,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中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运用了淮水和溪水的比喻,将离别的心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诗人还通过提到桐庐和采茶的季节,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与离别的情感相呼应,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深意。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珍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jiāng xué shì mù zhōu tōng pàn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shè huái huái shuǐ qiǎn, sù xī xī shuǐ chí.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jūn dào tóng lú rì, zhèng zhí cǎi chá shí.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shì wèn yán líng jī, jīn fù yǒu shéi zhī.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相关内容11:

送晁殿丞郑州签判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夏侯彦济武陟主簿

送洛南周寺丞

吴资政挽词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
  • 秋雷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雷公与雨师,自取号......
  • 勉裴如晦
    裴侯失婴儿,心肠如焚煎。爱玩白玉玦,坠地不复全。收拾见颜色,莹澈犹自妍。凤皇生九雏,一卵破......
  •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岂以岛屿人,百事皆......
  • 送祖择之秘丞知海州
    骥有千里足,不使千里驰。人有抱长才,亦复不得施。去去作守长,政化尚可为。勿云海滨陋,岂无彼......
  • 泗州郡圃四照堂
    官舻客艑满淮汴,车驰马聚无闲时。岂有余力事栋宇,後园荒草长离离。朱侯下车百职举,亦治宴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