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杨万里
2025-09-08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

宋代  杨万里  

金印龙章属市朝,清风明月属渔樵。
世皆蛮触君知止,渠自王公我岂骄。
真个归田何必赋,自家甘隐不缘招。
老夫三径都荒了,松菊虽存已半凋。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翻译及注释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是杨万里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山居中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金印龙章属市朝,
清风明月属渔樵。
世皆蛮触君知止,
渠自王公我岂骄。
真个归田何必赋,
自家甘隐不缘招。
老夫三径都荒了,
松菊虽存已半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作者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归田隐居的向往。

首先,诗中提到了金印龙章和清风明月,这些都是与朝廷和官职相关的象征。金印龙章代表着权力和地位,而清风明月则象征着宁静和自由。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冷漠和对自然的热爱。

接着,诗中提到了“世皆蛮触君知止,渠自王公我岂骄”,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作者认为大多数人都追逐名利,但他自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不为这些所动摇。他并不因为自己的清高而骄傲,而是保持谦逊和淡泊的态度。

然后,诗中提到了“真个归田何必赋,自家甘隐不缘招”。这表达了作者对归田隐居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认为回归田园生活并不需要写诗赋文,他愿意自己安静地隐居,不为名利所扰。

最后,诗中提到了“老夫三径都荒了,松菊虽存已半凋”,这是对自己年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感叹自己的山径已经荒废,松树和菊花虽然还存活着,但已经凋谢了一半。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也暗示了他对于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作者心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归田隐居的向往。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拼音读音参考

jì tí zhōu yuán jí zuǒ sī shān jū sān yǒng kě zhǐ tíng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可止亭

jīn yìn lóng zhāng shǔ shì cháo, qīng fēng míng yuè shǔ yú qiáo.
金印龙章属市朝,清风明月属渔樵。
shì jiē mán chù jūn zhī zhǐ, qú zì wáng gōng wǒ qǐ jiāo.
世皆蛮触君知止,渠自王公我岂骄。
zhēn gè guī tián hé bì fù, zì jiā gān yǐn bù yuán zhāo.
真个归田何必赋,自家甘隐不缘招。
lǎo fū sān jìng dōu huāng le, sōng jú suī cún yǐ bàn diāo.
老夫三径都荒了,松菊虽存已半凋。


相关内容11:

书黄庐陵伯庸诗卷

和周元吉左司郊祀庆成韵

积雨小霁,暮立卷书亭前二首

送黄仲委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饭罢散策遇细雨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日见橘花二首
    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春落秋仍发,梅兼雪未强。缥瓷汲寒甃,浅浸一......
  •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屏山十论择圣心,甘老十论刮古今。古今刮得都见髓,持献玉工逢刖趾。玉皇左相华阳封,上与阿且双......
  • 过彭泽县,望渊明祠堂
    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不闻担板汉,曾羡釆薇人。停待容来日,商量尚小贫。只欺五斗米,典没万......
  • 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一点臙脂染蔕旁,忽然红遍绿衣裳。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
  • 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 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
    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古语旧傅春夜短,漏声新觉五更长。近来事事都无味,老去波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