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9-08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宋代  辛弃疾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山头有路接无尘,
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
三三两两看游人。

中文译文:

山头上有一条无尘的小路,
我想找到王孙试着问一下路。
往上一瞥,苍崖高处可见,
几个三三两两的人在游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游武夷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游玩的观察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山头上的一条无尘小路,这里的“无尘”可以理解为清净、幽静的意象,暗示着这是一个避世的地方。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遇到一个王孙(可能指高贵的人)来询问路程,这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和对纯净、高贵事物的追求。

然后,诗人往上一瞥,看到了苍崖高处的景色,这里的“苍崖”给人一种险峻、高大的感觉,与前面的无尘小路形成鲜明对比。高处的景色可能是指山峰、峭壁等自然景观,也可能指人们在高处游玩的情景。

最后两句描述了游人的情景,他们以三三两两的形式出现,可能是指不同的游客或者游行的队伍。这里的“三三两两”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也体现了武夷山作为旅游胜地的繁荣景象。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景色和游人的情景,通过对山、路、游人等元素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高贵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景物描写相融合,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美的领悟。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yóu wǔ yí zuò zhào gē chéng huì wēng shí shǒu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shān tóu yǒu lù jiē wú chén, yù mì wáng sūn shì wèn jīn.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piē xiàng cāng yá gāo chù jiàn,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kàn yóu rén.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相关内容11:

题鹤鸣亭

浣溪沙 偕杜叔高、吴子似宿山寺戏作

赠延福端老二首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秋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 信笔再和二首
    此心一似篆烟灰,好向君王早乞骸。何处幽人来问讯,横担竹杖过溪来。...
  • 即事
    百忧常与事俱来,莫把胸中荆棘栽。但只熙熙闲过日,人间无处不春台。...
  •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
  • 杂曲歌辞·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
  •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方看竹马戏,已作薤露歌。哀哉天丧予,老泪如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