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云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23

唐代  杜甫  

唐诗三百首  悼亡  感伤  忧国忧民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云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云》。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龙似瞿唐会,
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
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
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
秀气豁烦襟。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亲身经历的景色为基础,展示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描绘了云的壮丽、江的深远以及自然变化的永恒,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愉悦。

赏析:
1. **描写自然美景**:诗中通过“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这两句,描绘了云的奇特形状,以及江水围绕白帝山的深远。这种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壮阔的自然景色中。

2. **展示变化和永恒**:“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表现了云在四季更替中的不断变化,而“终年”和“每夜”则强调了云的永恒存在,展示了变化与永恒的对比。

3. **情感抒发**:通过“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诗人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欢愉和喜悦,同时也暗示着他的内心情感有如丰收的果实。这种愉悦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

4. **内心宁静**:“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点明了诗人所居的高斋并非唯一的居所,而在这个宁静幽雅的地方,他可以感受到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色,舒展内心的烦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和内心平静,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云的变幻和江水的深远,诗人抒发了他对美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感受。

云拼音读音参考

yún

lóng shì qú táng huì, jiāng yī bái dì shēn.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zhōng nián cháng qǐ xiá, měi yè bì tōng lín.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shōu huò cí shuāng zhǔ, fēn míng zài xī cén.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gāo zhāi fēi yī chù, xiù qì huō fán jīn.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相关内容11:

大雨

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仆射乃其主将刘乃仆射之判官也)

赠蜀僧闾丘师兄

宋中十首

题卢道士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
  • 从军行(一作李端诗,题云塞上)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塞闲思远猎,师老厌......
  •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
  • 过崔八丈水亭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鸥去,沙上自......
  •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时大夫昆季同行)
    初第华严会,王家少长行。到宫龙节驻,礼塔雁行成。莲界千峰静,梅天一雨清。禅庭未可恋,圣主寄......
  • 凤凰台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