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元发弟竹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之道
2025-09-03

题元发弟竹轩

宋代  王之道  

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棂醉不醒。
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

题元发弟竹轩作者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题元发弟竹轩翻译及注释

《题元发弟竹轩》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竹林深处的一座开放式轩楹,作者与元发弟分割了西园,使其清净安宁。诗中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变化,以及轩楹所带来的清新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译文:
竹林深处有一座敞开的轩楹,
将西园一半分与我,使其清净明澈。
青玉经历了几番夏天的摇曳,
老龙长期战斗着秋天的呼声。
寒意侵入虚幌,使诗更加爽朗,
绿意浸透疏棂,醉卧不醒。
我应该答应七贤追逐盛宴,
请你写下鄙夫的名字,为我留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和轩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喜悦。竹林被描述为深邃的地方,其中的轩楹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交融和共生。作者与元发弟共享西园,意味着他们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诗中描述了竹子经历夏季的披箨过程,以及秋天带来的战斗和呼声,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

诗中的"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棂醉不醒"表达了作者对清凉爽朗的感受,虚幌和疏棂被寒意和绿意所渗透,使得诗意更加清新和愉悦。这种愉悦的情感也体现在最后两句,作者邀请朋友将自己的名字记载下来,以纪念这美好的时刻。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流畅的节奏和自然的意象,抒发了对自然美、岁月变迁和友情的赞美之情。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诗人呈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题元发弟竹轩拼音读音参考

tí yuán fā dì zhú xuān
题元发弟竹轩

zhú lín shēn chù chǎng xuān yíng, fēn wǒ xī yuán yī bàn qīng.
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cāng yù jǐ fān pī xià tuò, lǎo lóng zhǎng cǐ zhàn qiū shēng.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hán qīn xū huǎng shī zēng shuǎng, lǜ jìn shū líng zuì bù xǐng.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棂醉不醒。
yīng xǔ qī xián zhuī shèng jí, fán jūn shū rù bǐ fū míng.
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


相关内容11:

夏日归自宝林二首

追和东坡严车二雪诗

送无为倅张南仲归吉州

潇湘夜雨

赠浮屠道本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避寇糁潭登李彦修延秀阁
    王师千里下邦畿,三月宜新对敌围。江上扁舟随处是,烟中华屋转头非。逢人借问何时定,有客来传二......
  • 追和东坡严车二雪诗
    雪满江城酒不赊,闭门那患出无车。未容踏冻寻梅萼,应喜临风见柳花。炭重乌银争晓市,蔬挑翠羽荷......
  • 次韵伯远运干见寄
    善邻虽幸借余光,终愧陈臻问发棠。官柳又惊眉拂翠,宫梅应喜额涂黄。江湖得计还相造,道义论交付......
  • 和孔纯老归自属邑三首
    诗涛难放笔头乾,归及初晴素魄圆。善举敢论当世比,佳篇应任老夫传。凌云列岫堆螺髻,出水新荷点......
  •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
    莫怪风前玉斚飞,饮酣初喜传花枝。正当北雪消残后,恰直东风料峭时。...
  • 题双峰磨院瀑布
    烈日冻雪皎,淡烟玉蜡明。谁云真珠帘,要之亦强名。我来少踌躇,一洗尘埃清。便欲觅千斛,为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