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千秋岁(生日)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周紫芝
2025-07-21

千秋岁(生日)

宋代  周紫芝  

千秋岁  

小春时候。
晴日吴山秀。
霜尚浅,梅先透。
波翻醽醁醆,雾暖芙蓉绣。
持寿酒。
仙娥特地回双袖。
试问春多少。
恩入芝兰厚。
松不老,山长久。
星占南极远,家是椒房旧。
君一笑。
金鸾看取人归后。

千秋岁(生日)作者简介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千秋岁(生日)翻译及注释

《千秋岁(生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紫芝。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秋岁(生日)
小春时候。晴日吴山秀。
霜尚浅,梅先透。
波翻醽醁醆,雾暖芙蓉绣。
持寿酒。仙娥特地回双袖。
试问春多少。恩入芝兰厚。
松不老,山长久。
星占南极远,家是椒房旧。
君一笑。金鸾看取人归后。

译文:
在这初春时候,吴山在晴朗的阳光下显得美丽。
霜还浅,梅花却先开放。
波浪翻涌,醽醁醆酒散发香气,薄雾温暖如芙蓉绣品。
举起寿酒,仙娥特地回来遮住双袖。
试问这春天有多少美好。恩宠如同芝兰般厚重。
松树不衰老,山景长久存在。
星星占据南极的遥远,家乡是椒房古宅。
当你微笑时,金鸾仰望着,等待你的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小春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生日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吴山在晴日下展现出壮丽的景色,浅霜还未融化,梅花却已经绽放,给人一种早春的清新感觉。

诗中出现的波翻醽醁醆,雾暖芙蓉绣等词句,通过描写波浪的翻涌和醽醁醆酒的香气,以及薄雾的温暖,展示了春天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元素。诗人将持寿酒和仙娥遮住双袖的情节融入其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松树和山景的形容,表达了山水长久之美。星星占据遥远的南极,家乡是椒房古宅,给人一种久远而亲切的感觉。最后,诗人以君一笑作结,金鸾等待人归的场景,表达了对于生日的庆贺和期待。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寓意深远的意象,展现了春季的美好和生命的蓬勃。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生日的祝福和对归乡之人的期盼。这首诗词在情感和意境上都给人以温馨和甜美的感受,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情感的作品。

千秋岁(生日)拼音读音参考

qiān qiū suì shēng rì
千秋岁(生日)

xiǎo chūn shí hòu.
小春时候。
qíng rì wú shān xiù.
晴日吴山秀。
shuāng shàng qiǎn, méi xiān tòu.
霜尚浅,梅先透。
bō fān líng lù zhǎn, wù nuǎn fú róng xiù.
波翻醽醁醆,雾暖芙蓉绣。
chí shòu jiǔ.
持寿酒。
xiān é tè dì huí shuāng xiù.
仙娥特地回双袖。
shì wèn chūn duō shǎo.
试问春多少。
ēn rù zhī lán hòu.
恩入芝兰厚。
sōng bù lǎo, shān cháng jiǔ.
松不老,山长久。
xīng zhàn nán jí yuǎn, jiā shì jiāo fáng jiù.
星占南极远,家是椒房旧。
jūn yī xiào.
君一笑。
jīn luán kàn qǔ rén guī hòu.
金鸾看取人归后。


相关内容11:

昭君怨

蝶恋花

水调歌头(雨后月出西湖作)

临江仙(次韵洪思诚席上)

西江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水调歌头(送八舅朝请)
    江海渺千里,飘荡叹流年。等闲匹马相过,乘兴却翛然。十载悲欢如梦,抚掌惊呼相语,往事尽飞烟。......
  • 朝中措
    黄昏楼阁乱栖鸦。天末淡微霞。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阳台路远,鱼沈尺素,人在天涯。想得......
  • 风入松
    禁烟过后落花天。无奈轻寒。东风不管春归去,共残红、飞上秋千。看尽天涯芳草,春愁堆在阑干。楚......
  • 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
  • 蝶恋花
    帘卷真珠深院静。满地槐阴,镂日如云影。午枕花前情思凝。象床冰簟光相映。过面风情如酒醒。沈水......
  • 鹧鸪天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