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李半村晒蓑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徐照
2025-07-24

题李半村晒蓑台

宋代  徐照  

松枝宿雨碎滴下,野鹤巢边多水禽。
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

题李半村晒蓑台作者简介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咏。死后朋友出钱为他安葬。

题李半村晒蓑台翻译及注释

诗词:《题李半村晒蓑台》

中文译文:
松枝宿雨碎滴下,
野鹤巢边多水禽。
不见蓑衣台上晒,
来人自起钓鱼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松枝上还挂着残留的雨滴。在野鹤筑巢的地方,还有其他水禽在水边自由自在地活动。然而,诗中提到的蓑衣台却空无一人晾晒蓑衣,只有一个人孤独地起身去钓鱼,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宁适的意境。松枝上的雨滴和野鹤巢边的水禽,暗示着自然界的安宁与和谐。而蓑衣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个人离开钓鱼,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倾诉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松枝宿雨碎滴下”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景象,给人以清凉潮湿的感觉。而“野鹤巢边多水禽”则展示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和谐共处,传递出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诗人通过对蓑衣台的描写,暗示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没有繁忙的人群,只有一个人离开去钓鱼,表现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题李半村晒蓑台拼音读音参考

tí lǐ bàn cūn shài suō tái
题李半村晒蓑台

sōng zhī sù yǔ suì dī xià, yě hè cháo biān duō shuǐ qín.
松枝宿雨碎滴下,野鹤巢边多水禽。
bú jiàn suō yī tái shàng shài, lái rén zì qǐ diào yú xīn.
不见蓑衣台上晒,来人自起钓鱼心。


相关内容11:

即席自和

次韵遂宁府宴贡士即席赋二首

送唐述之赴廷对

次韵李参政上刘舍人阁学

安大使生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从善上人
    骨气清冷无片尘,即应僧可是前身。诗因缘解堪呈佛,棋与禅通可悟人。扫地就凉松日少,煮茶消困石......
  • 病中作
    一行三步歇,屋漏坐频移。妻欲藏茶鼎,僧能施药资。邻园梅尽发,河岸草生迟。天解怜贫病,难令不......
  • 唤渡旋幙
    半载蓬莱地,相携只是诗。心怀丹凤去,梦与白鸥随。俯仰俱无愧,勤劳必有和。归舟平似掌,天亦念......
  • 题永州唐德明竹园
    渭川千亩空闻说,得似君家亦是难。畦仆不知生凤实,野翁只欲乞鱼竿。忽惊残粉飘苍雪,最喜幽声胜......
  • 汪漕使即梅圃作浮月亭追和古诗余亦补和
    一元播群卉,其气清以馥。诗人竞称许,胡然於梅独。黄宫播雷鼗,玉管动葭毂。惟梅命於阳,清艳照......
  • 筠州同陈主簿游园
    一见情先熟,相同野外行。林园仙士守,笔砚小童擎。鸟上阶除近,冰悬石窦明。知君吟易就,清思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