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临津房少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杨炯
2025-07-20

送临津房少府

唐代  杨炯  

初中文言文  游记  写景  抒怀  怀才不遇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送临津房少府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送临津房少府翻译及注释

《送临津房少府》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临津房少府在岐路上分别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分手已经三次,在江津上与你分别。
烟霞停驻在马车上,弦乐催促着酒杯飞舞。
台阶上的树叶透着斜阳,池水里的风带来了早凉。
送别的话还没说完,眼泪突然湿透了衣裳。

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深情和悲伤。诗人用秋天的象征意义来描绘别离的时刻,秋天是收获和离散的季节,与别离的情感相呼应。岐路上的别离让诗人感到悲伤,他描述了江津的壮美景色,但景色已经无法让他振作起来,他的心里充满了离别的悲凉。诗中的烟霞、弦乐、斜阳和早凉等描写手法烘托出凄凉的离别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以感情真挚、描写细腻著称。它既抒发了一种离别场景的美感,又表达诗人对别离的不舍之情。诗中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不安。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阳光、树叶、池风与人们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离别的辛酸和伤感。

送临津房少府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ín jīn fáng shào fǔ
送临津房少府

qí lù sān qiū bié, jiāng jīn wàn lǐ cháng.
岐路三秋别,江津万里长。
yān xiá zhù zhēng gài, xián zòu cù fēi shāng.
烟霞驻征盖,弦奏促飞觞。
jiē shù hán xié rì, chí fēng fàn zǎo liáng.
阶树含斜日,池风泛早凉。
zèng yán wèi zhōng jìng, liú tì hū zhān shang.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


相关内容11:

塞上寄内

华山女

秦中吟十首·立碑

摸鱼儿

生查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海盐官舍早春
    小邑沧洲吏,新年白首翁。一官如远客,万事极飘蓬。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羁心早已乱,何事更......
  • 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
    秋次池上馆,林塘照南荣。尘衣纷未解,幽思浩已盈。风莲坠故萼,露菊含晚英。恨为一夕客,愁听晨......
  • 秋日翠微宫
    秋日凝翠岭,凉吹肃离宫。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摅怀俗尘外,高眺白......
  • 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
  • 姑孰十咏·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归舟,歌声逐......
  • 西湖杂诗五首
    其一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其二画罗纨扇总如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