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9-08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

宋代  李弥逊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胡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翻译及注释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自己晚年仍然保持忠诚和坚定的决心。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胡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译文:
活着的人为国家忧虑,看到了一生中的平凡。
晚年面临危险时志愿更加坚定。
汉朝英勇的战士已经尘封,遥远的宫阙正在被胡人的裘皮所掩盖。
千人奋起拯救国家的呼声却没有回应,万户之家将被赏识却像是被烹煮。
晋朝的末年,梁国能够忍受真的很难理解,人们纷纷像蝼蚁一样偷生。

诗意:
这首诗词以哀叹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境况的忧虑和对时代风云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自身在晚年仍然保持忠诚和坚定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忠诚精神的赞美。诗中点出了汉朝的辉煌和胡人的入侵,以及千人呼应和万户封侯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最后,作者以晋朝末年的混乱局势和人们的无奈为结尾,传达了一种对社会道德败坏的愤慨。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对汉朝和胡人、千人和万户、晋朝和蝼蚁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主题和情感。诗中的“活人忧国见平生”表达了作者在晚年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同时,描绘了汉朝的辉煌和胡人的入侵,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道德的担忧和愤慨。整个诗词气势雄浑,感情深沉,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忠诚精神的高度重视。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xiǎn liú gōng wǎn shī èr shǒu
忠显刘公挽诗二首

huó rén yōu guó jiàn píng shēng, wǎn jié lín wēi zhì yì míng.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hàn zhàng chén shēn yuǎn gōng què, hú qiú fēng jí bàn gōng qīng.
汉仗尘深远宫阙,胡裘风急半公卿。
qiān rén zhì zhāo jìng bù qǐ, wàn hù fēng hóu què shì pēng.
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mù jìn cháo liáng zhēn kě rěn, fēn fēn lóu yǐ shàng tōu shēng.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相关内容11:

舍弟以诗贷粟如叔旸次其韵

清平乐

春日书斋偶成五首

智道者入闽作大缘事一住数年将归以偈送之

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赵青之水口道中
    我从楚江来,不见闽江大。云山路嶮巘,水石势澎湃。舟行曲屈间,溪面浮百怪。蒿师力推拿,如下吾......
  • 再用粹中韵各赋牡丹梅花二首
    寒花入眼乱纷纷,高卧袁安雪塞门。春透交枝才照座,风摇断萼已飘村。返魂香细宁辞折,自暖杯深不......
  •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
    风絮萦寒昼拥炉,枝头犹得暗香馀。折来不拟供尊俎,静对悠然一榻书。...
  • 送邹德久还乡在福唐作
    长松瑟瑟摇悲风,方床冷枕鸣秋蛩。短衾客子起孤决,平明归思如春鸿。我家君家各阳羡,梦寐不听闽......
  • 得宿照亭山寺
    山寒六月飞霜雪,楼殿夜深钟鼓歇。琅玕无风万戟闲,屋角明河挂天阙。龙牙七尺玉壶冰,炯炯神清梦......
  • 春雪
    繁云初弄日,累霭渐韬霞。夜色连空迥,春英入望赊。白霓分羽卫,青女乱簪珈。栩栩思轻蝶,飞飞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