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9-08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宋代  黄庭坚  

千头剖蚌明珠熟,百尺垂丝鱠缕长。
柳下石门君有此,可能冲雪厌清凉。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翻译及注释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千头剖蚌明珠熟,
翻译:剖开千头蚌,明珠成熟。

百尺垂丝鱠缕长。
翻译:百尺长丝垂下,鱼网纷纷。

柳下石门君有此,
翻译:柳树下石门,君子拥有此景。

可能冲雪厌清凉。
翻译:或许厌倦了冲雪的清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徐文将即将到国门之时的景象。第一句以剖蚌得珠的比喻来形容时机已经成熟,正如千头蚌中的明珠已经准备好要呈现出来一样。这里可以理解为徐文将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句以垂下的鱼网来比喻徐文将的准备工作,如百尺长丝般延展。这句意味着他为了迎接国门而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

第三句描述了柳树下的石门,这里可以理解为国门,意味着徐文将即将到达目的地。柳树下的石门象征着一种庄严和威严,作者认为这是君子应该追求的景象。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可能,徐文将或许已经厌倦了一直以来的冲雪之旅的清凉。这里的"冲雪"可以理解为历经艰辛和困难的过程,而"清凉"则是对此的讽刺,意味着徐文将对这种清凉有些感到厌倦。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徐文将即将到国门之时的心境和景象。作者通过蚌中明珠和垂下的鱼网来暗示徐文将的准备和努力,而柳树下的石门象征着他即将迎接的挑战。最后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徐文将的理解和推测,认为他或许已经对过去的艰辛感到厌倦。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徐文将的赞赏和对他未来的祝福。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xú wén jiāng zhì guó mén jiàn jì èr shǒu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二首

qiān tóu pōu bàng míng zhū shú, bǎi chǐ chuí sī kuài lǚ zhǎng.
千头剖蚌明珠熟,百尺垂丝鱠缕长。
liǔ xià shí mén jūn yǒu cǐ, kě néng chōng xuě yàn qīng liáng.
柳下石门君有此,可能冲雪厌清凉。


相关内容11:

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

明叔惠示二颂云见七佛偈似有警觉乃是向道之

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对月奉寄王子难子闻适用

故陈氏画像赞

归田乐令/归田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毁誉盖棺了,于今名实尊。哀荣有王命,终始酌民言。蝉冕三公府,深衣独乐园。公心两无累,忧国爱......
  • 和舍弟中秋月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
  • 戏和舍弟船场探春二首
    百舌解啼泥滑滑,忽成风雨落花天。城南一段春如锦,唤取诗人到酒边。...
  • 颐轩诗六首
    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冥此芸芸境,回向自心观。...
  • 戏呈田子平六言
    茸割即非茸割,肥羊自是肥羊。老夫才堪一筋,诸生赞咏甘香。却叹佳人纤手,晚来应废红妆。荆州衣......
  • 和答子瞻
    一月空回长者车,报人问疾遣儿书。翰林贻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故园溪友脍腹腴,远包春茗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