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访报本简长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8

访报本简长老

宋代  梅尧臣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监,万象皆可睹。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访报本简长老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访报本简长老翻译及注释

《访报本简长老》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门临水若监,万象皆可睹。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梅尧臣拜访报本寺的长老的情景。他泛舟在苕溪上,突然遇到了下雨,雨停后,他来到了报本寺,与一位高僧进行了交谈。寺门临水,宛如一座监狱,但门内的景象却是如此广阔多样,可以观察到万物的变化。梅尧臣感叹这样的清净境地,却不知道还有谁能与他共享这份宁静。他提到了野生莲花,暗示着他自己的心境,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宁静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山寺的景象,同时抒发了梅尧臣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于清净境地的向往和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泛舟苕溪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下雨的突然降临增添了一丝戏剧性,也凸显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接着,诗人来到报本寺,通过描述寺门临水的景象,寓意着世俗的束缚与人心的囚禁。然而,诗人又指出寺门内的景象却是丰富多彩的,万象皆可观察。这种对寺内外景象的对比,呈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境地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诗人提到了野莲,象征着自然中的纯洁和宁静。诗人不禁思考,这样的清净境地,又有谁能与他共享呢?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和困惑。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寺庙和自然景物的对比,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思考和渴望。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哲思的内涵,展示了梅尧臣的诗才和对人生的思考。

访报本简长老拼音读音参考

fǎng bào běn jiǎn zhǎng lǎo
访报本简长老

bǐ fàn tiáo xī lái, chū féng biàn shān yǔ.
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yǔ shōu jīng shè chū, xǐ yǔ gāo sēng yǔ.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
mén lín shuǐ ruò jiān, wàn xiàng jiē kě dǔ.
门临水若监,万象皆可睹。
qīng jìng yù shuí lín, yě lián wú chǔ suǒ.
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


相关内容11:

臧子文剡县主簿

舣舟昭亭送都官暂归钱塘

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

依韵和刘十秋霖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与诸弟及李少府访广教文鉴师
    山僧邀我辈,置酒比陶潜。紫蕨老堪食,青梅酸不嫌。野蜂时入座,岩鸟或窥檐。薄暮未能去,前溪月......
  • 丁端公北使
    出聘天王使,来乘御史骢。驰车看燕妇,貂扇御胡风。俗与华人似,言从左衽通。罽庭观拜舞,不以未......
  • 以近诗贽尚书晏相公忽有酬赠之什称久甚过不
    尝记论诗语,辞卑名亦沦。宁从陶令野,不取孟郊新。琢砾难希宝,嘘枯强费春。今将风什付,可与二......
  • 和次道省中初直
    江南太守归,夜直省中闱。霜气冷侵被,月光斜入扉。官奴休执烛,侍史正薰衣。展转不成寐,幽怀吟......
  •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春滩尚可涉,不惜溅衣裾。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落日还城郭,人方带......
  • 五月十三日大水
    谁知山中水,忽向舍外流。谁知门前路,已通溪中舟。穷蛇上竹枝,聚蚓登阶陬。我家地势高,四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