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古杭感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镃
2025-09-04

古杭感事

宋代  王镃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古杭感事作者简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古杭感事翻译及注释

《古杭感事》是宋代王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乘坐北銮舆竟不回,
车辇经过的路上长满了青苔。
九重禁地变成了僧舍,
六代君王的陵墓都变成了一片灰烬。
宋国的衣冠世代更迭,春草如绿,
赵宫的珠宝和翡翠与野花一同绽放。
尽管兴衰命运皆由天定,
但祸乱却是奸臣误国所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衰败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现实。诗中,北銮舆(指皇帝的宝座)被占据后不再返回,代表了权力的转移和帝王的衰落。路上长满了青苔,暗示着曾经繁荣热闹的景象已然过去,一切都变得荒凉和寂寥。原本的禁地成为了僧舍,君王的陵墓化为灰烬,显示了王朝的兴亡和岁月的无情。然而,即使国家兴衰由命运决定,祸乱却是由奸臣的背叛所引起的。

赏析:
《古杭感事》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揭示了王朝的衰败和社会的动荡。通过描述北銮舆不再返回、禁地变为僧舍、陵墓化为灰烬等象征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愤懑。诗中的衣冠春草绿和赵宫珠翠野花开,以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昔日的荣华和现在的凋敝。最后一句"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暗示了国家的兴亡虽然受到天命的支配,但祸乱却是由奸臣的篡位和腐败所造成的。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政治黑暗的思考和感慨表达得深刻而凄凉。

古杭感事拼音读音参考

gǔ háng gǎn shì
古杭感事

rù běi luán yú jìng bù huí, xián huā niǎn lù cháng cāng tái.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
jiǔ zhòng jìn dì wèi sēng shè, liù dài yuán líng biàn jié huī.
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
sòng guó yì guān chūn cǎo lǜ, zhào gōng zhū cuì yě huā kāi.
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
suī rán xīng fèi jù tiān shù, huò zì jiān chén wù guó lái.
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相关内容11:

和朱运筦郊行

次酬陈云谷

次周尚书八首

又寄徐径畈吏部

寿胡编校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题陆秀夫负帝蹈海图
    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髯直......
  • 赠王竹窗
    若欲相寻向竹边,开窗着屐更谁先。定有一轮穿密密,可无数点洗涓涓。茂林从昔於侬好,太极遥怜似......
  • 凤仙
    凤箫声断彩鸾来,弄玉仙游竟不回。英气至今留世上,年年化作此花开。...
  • 僧门
    一间每笑不如僧,及到僧门间未能。昨夜褐袍风雨裹,隔溪犬吠入林灯。...
  • 丹阳泉
    扬子江中{左奭右斗}夜月,慧山亭上漱朝烟。遥看丹气霏微裹,二十泉中第四泉。...
  • 春去
    一帘翠雨柳生烟,金屋无人理管弦。春去啼莺留不住,随花飞过别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