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南山观梅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嵲
2025-07-18

南山观梅

宋代  张嵲  

春雪欲垂地,春水轂纹浮。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攀条记旧赏,嗅蘂悲前游。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
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
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
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
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

南山观梅作者简介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南山观梅翻译及注释

《南山观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嵲。这首诗以描绘南山观赏梅花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和自我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繁华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忧愁。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雪欲垂地,春水轂纹浮。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攀条记旧赏,嗅蘂悲前游。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
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
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
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
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山观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繁华逝去的感慨和忧愁之情。诗的开篇,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雪花飘落,水面泛起涟漪,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接着,描述了乱山无人来观赏梅花的景象,梅花虽然繁盛,却只能自慰作者的愁苦。这里,作者通过梅花的孤寂形象,投射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的下半部分,描写了轻风吹拂着作者的乌帽,仿佛嘲弄着他年纪已老,再现了时光的无情。作者攀登梅花树枝,回忆过去的观赏经历,闻着梅花的香气,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怀旧之情。斜阳反照,烟雾飘渺,展示了时光的流转和景物的变幻,同时也凸显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诗的末尾,作者表达了对逝去繁华时光的感叹和对过往岁月的忧伤。他沉思着双京之路,感叹着身处汉洲之际的愁苦。诗中还提到了对万玉妃的思念,以及清樽交献的愿望,表现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向往和对如今境况的不满。最后,作者倚风而立,无法凭借诗篇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只能深深地叹息三声。

整首诗以梅花为象征,通过对梅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繁华凋零的深深忧伤之情。同时,通过对风景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使诗词具有一种凄美、忧愁的意境。

南山观梅拼音读音参考

nán shān guān méi
南山观梅

chūn xuě yù chuí dì, chūn shuǐ gǔ wén fú.
春雪欲垂地,春水轂纹浮。
luàn shān wú rén dào, méi huā gōng kè chóu.
乱山无人到,梅花供客愁。
qīng fēng cè wū mào, sháo xù qī bái tóu.
轻风侧乌帽,韶序欺白头。
pān tiáo jì jiù shǎng, xiù ruǐ bēi qián yóu.
攀条记旧赏,嗅蘂悲前游。
xié rì hū fǎn zhào, yān huá fēng jì liú.
斜日忽反照,烟华风际流。
yǐ tàn fán huá shèng, é guān qīng yīn chóu.
已叹繁华盛,俄观青荫稠。
chén yín liǎng jīng lù, cè chàng bīn hàn zhōu.
沉吟两京路,恻怅濒汉洲。
shàng xiǎng wàn yù fēi, qīng zūn jiāo xiàn chóu.
尚想万玉妃,清樽交献酬。
tiān yá tàn qiáo cuì, lǎn wù kōng yí yóu.
天涯叹憔悴,览物空夷犹。
yǐn bà bù néng fù, lín fēng sān tàn xiū.
饮罢不能赋,临风三叹休。


相关内容11:

新春

咏鹤五首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落成王朝奉庙以薄恙不获预谢谢刘宰并诸乡丈

赠黄子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寿王苏州
    维昔高堂讲射蓬,瑞雪吹不散薰风。十分正满冰轮桂,一叶将飞露井桐。元老三朝尊相阀,余休几世积......
  • 招隐二首
    将子无涉水,水深下无极。鯈鱼舞浮阳,螭首闯阴碧。弱去一羽沉,恶来万波激。子兮何所求,快此蛟......
  • 十二月二十一日赠沃令
    讼庭无事长苔衣,卧听松风白昼迟。纸帐乱纹龟壳皱,道衫深绿鹤翎垂。麈犀挥处论前史,香篆销时理......
  • 闵雨
    映空终日但如丝,安得垂檐似绠縻。须作深秋霜雨想,要无遗恨俗晴时。...
  • 送王南强赴绍兴签幕四首
    历官如历阶,越等多所伤。柰何坳堂水,持绠万丈长。谁无斯世方,乃此抽手旁。永夜泪不禁,仲尼故......
  • 春日郊行
    晓寻山寺出重城,坏壁谁题兰草行。照眼芳匪空玉友,并湖风物记金明。新诗已见成敲钵,旧赏悬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