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韩元吉
2025-09-09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宋代  韩元吉  

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作者简介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翻译及注释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是宋代文学家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丹诏西来急,
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
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
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
帷帏定谁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在道上遇到停驻的郊祀诏书,表达了他对祭祀仪式的思考和对战乱时期战士和百姓的关切之情。诗中通过对士人、百姓、皇帝等不同身份的描绘,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平戎策略的怀疑和对统治者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痛苦和对和平的向往。诗的开篇,丹诏急急而来,沿途的消息一一传达,表明了皇帝对祭祀仪式的重视和对诸侯臣子的召集。而诗人则以应嗟之辞,表达了对帝王祭祀的赞颂和对和平安定日子的向往。

接着,诗人叙述了士人在戍守边疆的三年艰苦生活,以及四周百姓对四个郡的悲伤之情。这种对边疆戍卫者和百姓的关怀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同情之心。

在诗的结尾,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这是对当时统治者的质疑,对平乱之策的怀疑。诗人以帷帏之喻,暗示统治者应当带领百姓,共同商讨治理国家的策略,而不是孤立决策。这种对统治者的期待和警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政治的关切。

总之,《道中遇停郊祀诏书》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统治者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期待。这首诗词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拼音读音参考

dào zhōng yù tíng jiāo sì zhào shū
道中遇停郊祀诏书

dān zhào xī lái jí, yán huái cì dì zhī.
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yīng jiē xiǎng dì rì, què zuò shì shī qī.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shì kǔ sān nián shù, rén huái sì jùn bēi.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píng róng kě wú cè, wéi wéi dìng shuí zī.
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


相关内容11:

海门斜照

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挽词三首

毛平仲挽词二首

李编修器之惠诗卷

神通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晖仲叔挽词
    材业光华蔼荐绅,由来孝子出忠臣。五年字邑祗明诏,两路观风惠远民。徐穉湖边才卜筑,葛翁山下忽......
  • 春日山中
    杜陵爱饮觅南邻,我亦颠狂不奈贫。渐有好花宜过雨,应须美酒细酬春。十年乡国无穷思,千里江湖禾......
  • 次韵金元鼎新年七十
    论文倾满座,嗜酒见天真。旧惬李君驭,今怀王翰邻。欢情知老大,诗话僧清新。莫作悬车念,滔滔且......
  • 寄题德庄二首
    报陟西枢掾,遥怜势未行。葬亲尝有请,去国岂无名。松菊关心在,江山到眼青。琵琶洲畔宅,归计几......
  • 雨中伯恭至湖上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
  • 玩鞭亭
    黄须鲜卑勇无策,自驰骏马来窥贼。贼奴但怪日绕营,起看飞尘已无迹。宝鞭不惜弃道傍,坐令老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