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蜀国弦(七首)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刘基
2025-09-07

蜀国弦(七首)

明代  刘基  

白盐雪消春水满,谷鸟相呼锦城暖。
巴姬倚歌汉女和,杨柳压桥花纂纂。

蜀国弦(七首)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蜀国弦(七首)翻译及注释

《蜀国弦(七首)》是明代诗人刘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通过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蜀地的美丽和生机盎然的氛围。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白盐雪消春水满,
谷鸟相呼锦城暖。
巴姬倚歌汉女和,
杨柳压桥花纂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蜀地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诗的前两句写道:“白盐雪消春水满,谷鸟相呼锦城暖。”这里描述了冬天的白雪消融,春水充盈的情景。白盐雪融化,融入春水之中,预示着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大地进入了温暖的春天。谷鸟相互呼唤,似乎在庆祝春天的到来。锦城指的是成都,用锦来形容城市的温暖和富丽多彩。

接着诗中写到:“巴姬倚歌汉女和,杨柳压桥花纂纂。”巴姬是指巴蜀地区的女子,这里描绘了她们依偎在一起,歌唱着,与汉族女子一同欢庆春天。杨柳垂下来,压弯了桥面,桥上盛开的花朵绚烂多彩。这些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热闹和欢乐氛围,展现了大自然和人们都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欣喜和融洽。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蜀地春天的美丽和繁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温暖、活力和喜悦。这首诗以其清新明快的笔触,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采。

蜀国弦(七首)拼音读音参考

shǔ guó xián qī shǒu
蜀国弦(七首)

bái yán xuě xiāo chūn shuǐ mǎn, gǔ niǎo xiāng hū jǐn chéng nuǎn.
白盐雪消春水满,谷鸟相呼锦城暖。
bā jī yǐ gē hàn nǚ hé, yáng liǔ yā qiáo huā zuǎn zuǎn.
巴姬倚歌汉女和,杨柳压桥花纂纂。


相关内容11:

汉宫曲

浣花馆联句(吴兴赵雍仲穆篆颜,馆之主人顾

少年行

送吕左辖还越(名珍)

漫兴(七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春情(二首)
    灼灼桃花朱户低,青青梅子粉墙头。蹋歌起自春来日,直至春归唱不休。...
  • 芳树
    蔚彼芳树,生于兰池。景风昼拂,荣泉夜滋。烨如其光,炫于朱曦。含华吐芬,嘤鸣满枝。君子有酒,......
  • 远如期
    远如期,近别尚云可,远期能不悲。忆昔辞君出门去,手种庭前松柏树。树今成器人未归,洞房白发秋......
  •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
    西风白露下清寥,岸柳江蒲取次凋。诸将旌麾非一统,大藩衣服变三苗。雄豪窃据皆屠狗,功业舆台总......
  • 赠饶白雪教谕摄怀安尹
    几年避地客天涯,岊水东边曾卜家。乐与诸生谈俎豆,闲从父老问桑麻。兵前坤轴延秦火,乱后天河断......
  • 小蓬莱(赵子昂篆颜)
    麻姑今夜过青丘,玉醴催斟白玉舟。莫向外人矜指爪,酒酣为我擘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