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寓言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6

寓言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寓言二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寓言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寓言二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太虚无实可追寻,
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
不疑还自有疑心。

中文译文:
无实在的太虚不可追寻,
叶子落在松树枝上才有古今之感。
如果看到桃花生出圣人的解释,
不相信的人还是会有怀疑之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创作的一篇寓言诗,通过抒发作者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观点。

诗中的“太虚”指的是世界的本质或真相,而作者认为这种本质是无法被真正追寻和把握的。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就像叶子落在松枝上,虽然有一种历史的感觉,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桃花生出圣人的解释,这是指桃花被视为象征圣人的象征物。然而,即使看到桃花被解释为圣人的象征,仍然会有人对这种解释产生怀疑。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真理和解释的持疑态度,即使有人提供了解释,仍然可能存在怀疑和疑心。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于人生和真理的思考。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虚无而无法捉摸的,人们对于真相的追求常常是徒劳无功的,即使有人提供解释,也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怀疑和疑心。这种思考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于真理的追求的困境。

寓言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yù yán èr shǒu
寓言二首

tài xū wú shí kě zhuī xún, yè luò sōng zhī mán gǔ jīn.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ruò jiàn táo huā shēng shèng jiě, bù yí hái zì yǒu yí xīn.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相关内容11:

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

午枕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一顾林亭
    寥寥湖上亭,不见野王居。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自古圣贤人,邑国皆丘墟。不朽在名德,千秋想......
  • 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
  •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如何清世容高卧,翻作幽窗枕上声。...
  • 试院中
    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姮娥。阶前枣树应摇落,此夜清光得几多。...
  • 过食新城藕
    他年过食新城藕,枕藉船中载亲友。今年却到经行处,独坐昏烟对舞柳。甘酸向口无所适,牢落盘餐与......
  • 丙戌五日京师作二首
    北风阁雨去不下,惊沙苍茫乱昏晓。传闻城外八九里,雹大如拳死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