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临安三绝 石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9

临安三绝 石镜

宋代  苏轼  

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临安三绝 石镜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临安三绝 石镜翻译及注释

《临安三绝 石镜》是苏轼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鸡舞破半岩云,
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
枉教明月殉佳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鸡在山间舞蹈,破开了半山的云雾;菱叶在凋零的野水中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作者反思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出生在普通山下的平凡人,而不配拥有如明月般美好的女子。

赏析:
《临安三绝 石镜》是苏轼在临安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以山鸡、菱叶、明月等意象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反思。

首句“山鸡舞破半岩云”,通过描绘山鸡的舞蹈将山间云雾破开,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山鸡可以被视为勇敢、自信的象征,作者或许希望通过山鸡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

第二句“菱叶开残野水春”,通过描绘菱叶在凋零的野水中绽放的景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新生与希望。菱叶的形象与山鸡的舞蹈形成了呼应,共同传递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是作者对自己的自我反思。作者以自嘲的口吻称自己是“武都山下土”,表达了自己出生在平凡的山下,与美好的佳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明月被赋予了高贵、纯洁的象征意义,而殉佳人则暗示了作者愿意为佳人献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身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反思。这种对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在苏轼的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体现了他对自我意识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临安三绝 石镜拼音读音参考

lín ān sān jué shí jìng
临安三绝 石镜

shān jī wǔ pò bàn yán yún, líng yè kāi cán yě shuǐ chūn.
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yīng xiào wǔ dū shān xià tǔ, wǎng jiào míng yuè xùn jiā rén.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相关内容11:

过金山寺一首

石塔寺

和人求笔迹

皇太妃阁五首一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柳子玉见寄
    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
  •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天无言而四时
    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高秋爽气明宫殿,元佑和声入......
  • 答郡中同僚贺雨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奇穷所向恶,岁岁祈睛雨。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鬼神亦知我,老病入......
  • 初贬英州过杞赠马梦得
    万古他池穴,归心负雪堂。殷勤竹林咏,犹得比晁山王。...
  •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须臾便堪笑,万事风......
  • 竹阁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白鹤不留归後语,苍龙犹是种时孙。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