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07-23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宋代  李曾伯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乐衰民益虏资。
绐楚进曾我纪信,交秦计卒坠张仪。
抗言玉铉呈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翻译及注释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众苦难以及自身身份的思考和关切。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在阴暗的城墙下,盟约的事情正面临危险,
人民的痛苦增加了敌人的力量。
南楚向北进攻,我怀念起纪信,
与秦国的联盟最终失败,张仪也丧命。
我曾奋力陈述玉铉的意见,但又有何用呢,
我愿意放弃珍藏的琼林,但为时已晚。
劫后的余火已经熄灭,但墨迹仍然存在,
作为一个小官员,我只能含泪沾湿胡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靖康之变作为历史背景,靖康之变是北宋时期,金国入侵南宋的重大事件,导致北宋灭亡。诗人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衰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城墙下盟约的事情正面临危险,暗示着国家的困境和危机。他提到尚乐衰民益虏资,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痛心和对敌国势力不断增长的忧虑。

接着,诗人回忆起与秦国的联盟,提及纪信和张仪,表达了对联盟失败和英雄的不幸命运的遗憾。这部分内容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政治斗争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赞叹和怀念。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的身份为出发点,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悲伤。他提到抗言玉铉呈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表达了自己努力陈述意见却无法改变局势的无奈和遗憾。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表达了诗人身份的低微和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诗人含泪沾湿胡须,表明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深悲伤。

整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抒发情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苦难以及自身身份的关切和忧虑。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索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诗意和情感共鸣。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拼音读音参考

fú dú jìng kāng chén zhá yǒu gǎn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méng xún chéng xià shì fāng wēi, shàng lè shuāi mín yì lǔ zī.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乐衰民益虏资。
dài chǔ jìn céng wǒ jì xìn, jiāo qín jì zú zhuì zhāng yí.
绐楚进曾我纪信,交秦计卒坠张仪。
kàng yán yù xuàn chéng hé jí, juān jī qióng lín xī yǐ chí.
抗言玉铉呈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jié huǒ jì huī yí mò zài, xiǎo chén wéi yǒu lèi zhān yí.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相关内容11:

金坛观

甫里观

送陈云崖游三衢

题湖上壁

和傅山父小园十咏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除夜
    春入荷葭坞亦奇,坞名不枉与天知。绿章并按閒池沼,岂但乌台要勘诗。...
  • 入清湘界
    渐近湘山境,土风清且饶。林峦接墟市,水竹带溪桥。焙出新茶煮,帘垂老酒招。春和民气乐,几日是......
  • 登河山万里楼
    收揽河山入此楼,几年蚡冒古荆州。目穷夕照西沉队,心到寒江东尽头。历历雄图史南北,纷纷遗恨晋......
  • 桂林即事
    每测南方候,时惊北客心。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近来知节适,不怕瘴......
  • 勉时思王和尚留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时止则止行则行,可久则久速则速。时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三......
  • 山中
    茅茸山堂竹打篱,尚余老鹤共襟期。一生朝市几何日,五亩园林都是诗。身后谁浇胸磊磊,命中不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