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江月(十二之七)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伯端
2025-07-27

西江月(十二之七)

宋代  张伯端  

西江月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抱却阳精。
两般和合药方成。
点化魄纤魂胜。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龙形。
鸡餐亦乃化鸾鹏。
飞入真阳清境。

西江月(十二之七)作者简介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十二之七)翻译及注释

《西江月(十二之七)》是宋代张伯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雄里内含雌质,
负阴抱却阳精。
两般和合药方成。
点化魄纤魂胜。
信道金丹一粒,
蛇吞立变龙形。
鸡餐亦乃化鸾鹏。
飞入真阳清境。

诗意:
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炼丹的隐喻,表达了阴阳和合、阴柔和阳刚之间的完美平衡,以及人体内部阴阳交融的精神和物质转化的过程。它描述了通过炼制金丹,蛇吞变龙,鸡餐变鸾鹏的化境,最终达到飞入真阳清境的境界,这是修炼者在道教修真中追求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炼丹的隐喻来描述人体内部阴阳相融的过程。诗中的"雄里"指代男性体内的阳气,"雌质"指代女性体内的阴气。"负阴抱却阳精"表达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两般和合药方成"意味着只有阴阳相互和谐,才能形成炼丹的药方,实现心灵和身体的升华。

诗中提到的金丹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元素,它象征着内丹之精华。"点化魄纤魂胜"描述了金丹的神奇功效,它可以点化人的精神与灵魂,使修炼者超越凡尘的束缚。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炼丹者通过吞噬蛇变成龙,吃鸡变成凤凰的过程。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转化,代表着修炼者在修行过程中逐渐超越人性的局限,获得更高层次的境界。

最后,诗中描述了修炼者飞入真阳清境的境界。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飞升,达到了心灵与身体的完美境界,实现了与道合一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炼丹的隐喻,以及蛇吞变龙、鸡餐变鸾鹏的象征,表达了修炼者在道教修真中追求内外和谐、心灵升华的境界。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对于修道与长生的向往和追求。

西江月(十二之七)拼音读音参考

xī jiāng yuè shí èr zhī qī
西江月(十二之七)

xióng lǐ nèi hán cí zhì, fù yīn bào què yáng jīng.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抱却阳精。
liǎng bān hé hé yào fāng chéng.
两般和合药方成。
diǎn huà pò xiān hún shèng.
点化魄纤魂胜。
xìn dào jīn dān yī lì, shé tūn lì biàn lóng xíng.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龙形。
jī cān yì nǎi huà luán péng.
鸡餐亦乃化鸾鹏。
fēi rù zhēn yáng qīng jìng.
飞入真阳清境。


相关内容11:

怨春风(高平调)

采桑子

鹊桥仙(般涉调)

更漏子

渔家傲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蝶恋花
    几度兰房听禁漏,臂上残妆,印得香盈袖。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娇入眼横波留。不见些时眉已皱。水阔......
  • 胡捣练
    数枝半敛半开时,洞阁晓妆新注。宝香格艳姿天赋。甘被群芳妒。狂风横雨且相饶,又恐有彩云迎去。......
  • 凤栖梧(三之一·小石调)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
  • 渔家傲
    嫩绿堪裁红欲绽。蜻蜓点水鱼游畔。一霎雨声香四散。风飐乱。高低掩映千千万。总是调零终有恨。能......
  • 采明珠
    雨乍收,小院尘消,云淡天高露冷。坐看月华生,射玉楼清莹。蟠蟀鸣金井。下帘帏、悄悄空阶,败叶......
  • 阮郎归
    浓香搓粉细腰肢。青螺深画眉。玉钗撩乱挽人衣。娇多常睡迟。绣帘角,月痕低。仙郎东路归。泪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