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蝶恋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裳
2025-07-19

蝶恋花

宋代  黄裳  

蝶恋花  

满到十分人望尽。
仙桂无根,到处留光景。
听我尊前欢未竟。
金卮已弄寒蟾影。
银色界中风色定。
散了浮云,宝匣初开镜。
归去不须红烛影。
天边自与人相趁。

蝶恋花作者简介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蝶恋花翻译及注释

《蝶恋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黄裳。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满到十分人望尽。
仙桂无根,到处留光景。
听我尊前欢未竟。
金卮已弄寒蟾影。
银色界中风色定。
散了浮云,宝匣初开镜。
归去不须红烛影。
天边自与人相趁。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居高临下、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心境。诗人黄裳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红尘世界的超越和对于人生欢愉的领悟。他将自己比喻为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舞在花丛之间,享受着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诗中融入了对于人生短暂和珍贵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秩序的感悟。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隐喻和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心境和人生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人用诗情画意的文字,描绘了仙桂无根、到处留光景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意境。金卮弄寒蟾影、银色界中风色定的描写,使诗词更具有神秘感和超凡脱俗的气息。最后两句“归去不须红烛影,天边自与人相趁”,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和超越尘世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运用富有意象和隐喻的词句,传递出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心灵境界,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追求自由和心灵境界的追求。它通过意象的构建和诗情画意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和境界。同时,诗中蕴含的对于人生短暂和珍贵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秩序的感悟,也使得这首诗词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自由,同时也引发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入思考。

蝶恋花拼音读音参考

dié liàn huā
蝶恋花

mǎn dào shí fēn rén wàng jǐn.
满到十分人望尽。
xiān guì wú gēn, dào chù liú guāng jǐng.
仙桂无根,到处留光景。
tīng wǒ zūn qián huān wèi jìng.
听我尊前欢未竟。
jīn zhī yǐ nòng hán chán yǐng.
金卮已弄寒蟾影。
yín sè jiè zhòng fēng sè dìng.
银色界中风色定。
sàn le fú yún, bǎo xiá chū kāi jìng.
散了浮云,宝匣初开镜。
guī qù bù xū hóng zhú yǐng.
归去不须红烛影。
tiān biān zì yú rén xiāng chèn.
天边自与人相趁。


相关内容11:

减字木兰花(郑尚书席上借前韵)

传言玉女(上元)

满江红(晦庵席上作)

瑞鹤仙(寿虞守·三月初十)

南乡子(白石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水调歌头(柳州北湖)
    澄彻北湖水,圆镜莹青铜。客槎星汉天上,隐隐暗朝通。六月浮云落日,十顷增冰积雪,胜绝与谁同。......
  • 青门引(社日游云门)
    鸿落寒滨,燕辞幽馆,西成万室,颦眉人少。自古云阶,洞门何处,南望数峰秋晓。千骑旌麾远,去寻......
  • 朝中措
    青山隐隐水斜斜。修竹两三家。又是水寒山瘦,依然行客遍天涯。天教流落,东西南北,不恨年华。只......
  • 武陵春(藤州江月楼)
    长记酒醒人散后,风月满江楼。楼外烟波万顷秋。高槛冷飕飕。想见云鬟香雾湿,斜坠玉搔头。两处相......
  • 浣溪沙(和前镇远楼韵)
    斜阳波底湿微红。朱栏翠袖倚轻风。平平山色有无中。俯首微官真自缚,高飞远举羡冥鸿。何时一艇大......
  • 满江红(和阵郎中元夕)
    灯夕筵开,人物共、英词三绝。环坐处、袖中珠玉,郢中春雪。红烛星繁销夜漏,紫霞香满催歌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