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0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

宋代  苏辙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翻译及注释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粗砂施佛佛欣受,
怪石供僧僧不嫌。
空手远来还要否,
更无一物可增添。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游览金山的情景,并寄托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诗人用朴素的砂石供养佛像,佛陀心满意足;用奇特的怪石供养僧人,僧人也没有嫌弃。诗人问自己,自己空手而来,是否还需要什么?但他意识到,除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能够增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辙游览金山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思考和境界。诗中的粗砂和怪石都代表着平凡、朴素的事物,而施予佛陀和僧人,却能得到他们的喜悦和满足,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和精神富足的追求。诗人通过反问自己是否需要更多的物质财富,传达了一种超越物欲束缚的境界,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满足。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反问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它不仅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满足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平和、淡泊的情感贯穿始终,给人以静心思考和反思的空间,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拼音读音参考

jiāng yóu jīn shān jì yuán cháng lǎo
将游金山寄元长老

cū shā shī fú fú xīn shòu, guài shí gōng sēng sēng bù xián.
粗砂施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kōng shǒu yuǎn lái huán yào fǒu, gèng wú yī wù kě zēng tiān.
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相关内容11:

留题石经院三首

闻诸子欲再质卞氏宅

次韵答王巩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二彭祖庙

雨中陪子瞻同颜复长官送梁焘学士舟行归汶上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七燕山
    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却顾沙漠平,南来独......
  • 蹇师嵩山图
    峻极登高二十年,汝州回望一依然。君行亦是高秋後,试觅神清古洞天。...
  • 将之绩溪梦中赋泊舟野步
    扁舟逢野岸,试出步崇冈。山转得幽谷,人家余夕阳。被畦多绿茹,堆屋剩黄粱。深羡安居乐,谁令志......
  • 题王诜都尉设色山卷后
    还君横卷空长叹,问我何年便退休。欲借岩阿著茅屋,还当溪口泊渔舟。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九秘全庵
    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 移花
    种花南堂南,堂毁花亦瘁。理畦西轩西,花好未忍弃。殷勤沷陈草,秋雨流入地。移根傅生土,指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