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刘基
2025-09-08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明代  刘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
愁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作者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翻译及注释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路漫漫三千里,舟行已逾二月余。
壮年容颜随日减,白发随风稀疏。
蔓草遮掩故乡国,浮云遗失古昊都。
愁心如同汶水流,悲伤回绕在青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行客人的心路历程。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旅途,已行至三千里之遥,乘舟已经过去两个月。他的壮年容颜逐渐衰减,头发也随风飘散稀疏。蔓草茂盛遮掩了他的家乡国家,浮云遮挡了古老的都城。他的忧愁之心像汶水一样流淌,悲伤回旋在青徐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客人漫长的旅途为背景,通过描绘客人的心情变化和外貌衰老,表达了离乡背井的苦闷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烘托出客人的心境,蔓草、浮云和汶水等意象都具有隐喻意义,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表现力。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旅途的漫长与时光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客人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还通过描绘壮年容颜减退和白发稀疏来突出客人在旅途中历经磨难和岁月的不可逆转。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出客人内心的愁苦之情,给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拼音读音参考

guò nán wàng shí shǒu zhá bù dài xíng
过南望时守闸不待行

kè lù sān qiān lǐ, zhōu xíng èr yuè y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
zhuàng yán suí rì jiǎn, shuāi bìn shòu fēng shū.
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
màn cǎo xū jù guó, fú yún shǎo hào xū.
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
chóu xīn rú wèn shuǐ, dàng yàng rào qīng xú.
愁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相关内容11:

送理问王叔明

杵歌(七首·有序)

再用前韵

和黄彦美元帅忧字韵诗赋思邈明府

承枢札致祭羊公太傅庙有作率舜章同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会稽
    会稽南镇夏王封,蔽日腾空紫翠重。阴壑烟霞辉草木,古祠风雨出蛟龙。玄夷此日归何处,玉简他年岂......
  • 次韵和刘宗保秋怀
    眼见宾鸿去复回,可堪云雾隔瑶台。黄花自在山中发,青鸟何由海上来。墙角虫号瓜蔓索,树头禽吓栗......
  • 至日遣兴
    十九年前此日同,浙江西望粤城东。山川拥隔乖同轨,气朔分齐正八风。坐阅天时占道长,起征云物欲......
  • 懊憹歌(五首)
    白恶养雏时,夜夜啼达曙。如何羽翼成,各自东西去。...
  • 蒿里曲(三首)
    山花冥冥啼子规,鸟衔纸钱挂花枝。山中游人莫相笑,君到此中当自知。...
  • 谢吕敬夫红牙管歌
    铁心道人吹铁笛,大雷怒裂龙门石。沧江一夜风雨湍,水族千头啸悲激。楼头阿泰聚双蛾,手持紫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