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答孔平仲二偈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19

答孔平仲二偈

宋代  苏辙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答孔平仲二偈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答孔平仲二偈翻译及注释

《答孔平仲二偈》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龟毛兔角号空虚,
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
灯光何碍也嫌渠。

诗意:
这首诗词以辩论的方式回答了孔平仲提出的两个谜题。诗中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描述龟毛和兔角这两个不实际的事物,表达了对虚无和真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龟毛和兔角是不存在的,但它们的存在也并非完全不存在。在世间万物中,真实和虚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诗人进一步指出,灯光作为一种光源,虽然可以照亮物体,但它也会因为光线的原因而对某些事物产生偏见。

赏析:
苏辙的这首诗词通过对龟毛和兔角的描绘,以及对真实和虚无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哲学意味的观点。诗人认为,事物的存在与虚无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着某种关联和转化。这种思考方式超越了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寓意深远。

诗词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龟毛和兔角。这些虚构的事物象征着人们常常追求的虚无和不实际的欲望。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述,诗人提醒读者要审视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不要过分沉迷于虚幻而忽视真实的存在。

诗中的灯光也具有象征意义,它既能照亮事物,也能产生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是有限的,不能仅凭表面的光芒来判断事物的本质。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呼唤读者要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超越表面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真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虚无和真实的探讨,以及对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的思考,呈现了一种深邃的哲学观点。它引发了人们对于世界本质和真实的思考,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答孔平仲二偈拼音读音参考

dá kǒng píng zhòng èr jì
答孔平仲二偈

guī máo tù jiǎo hào kōng xū, jì bèi wú shōu qǐ shì wú.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zì yǒu zhēn wú biàn zhū yǒu, dēng guāng hé ài yě xián qú.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相关内容11:

除日二首

初得南园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食樱笋二首

三日上辛祈谷除日宿斋户部右曹元日赋三绝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王适食茅栗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
  • 登嵩山十首 吴道子画四真君
    浮埃古壁上,萧然四真人。矫如云中鹤,犹若畏四邻。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勿谓今所无,嵩少多......
  • 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
    铜鐶玉锁闭空堂,腕脱初惊笔札忙。红烛遥怜风雪暗,黄封微泻桂椒香。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深知覆......
  •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槛泉亭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
  • 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二首
    魏红深浅配姚黄,洛水家家自作塘。游客贾生多感概,闲官白傅足篇章。山分少室云烟老,宫废连昌草......
  • 次前韵
    闭门何所事,毛发日青青。齿折登山屐,尘生贳酒瓶。调心开贝叶,救病读《难经》。定起无人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