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11-29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

宋代  苏辙  

春到燕山冰亦消,归骖迎日喜嫖姚。
久行胡地生华发,初试东风脱敝貂。
插髻小幡应正尔,点盘生菜为谁挑。
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汉条。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翻译及注释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到燕山冰亦消,
归骖迎日喜嫖姚。
久行胡地生华发,
初试东风脱敝貂。

插髻小幡应正尔,
点盘生菜为谁挑。
附书勤扫东园雪,
到日青梅未汉条。

译文:
春天到了燕山,冰已消融,
回程的马车欢迎朝阳,喜庆如同嫖姚之乐。
长期在胡地征战,我变得英俊挺拔,
初次感受到东风的温暖,褪去破旧的貂皮。

插在发髻上的小幡应该整理好,
为谁点缀盘中的生菜?
写附言的时候,我勤于扫雪,
直到青梅成熟,还未结成梅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归程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中的燕山和归骖是指北方的边塞地区,燕山象征着边塞的严寒冰雪,而归骖则代表了回归家乡的喜悦。诗人形容春天的到来使得燕山的冰雪融化,寓意着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温暖的春天来临。

诗中的“胡地”指代北方的边境地区,诗人在那里长期征战,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英俊挺拔。这里的“华发”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形象焕发出光彩,也可以引申为边塞的土地在春天中焕发出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些琐事,如整理头上的小幡、为谁点缀盘中的生菜、扫雪写附言等。这些细节为整首诗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诗人对归家和新生活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边塞生活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情感世界的表达。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shí bā chūn rì jì nèi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八春日寄内

chūn dào yān shān bīng yì xiāo, guī cān yíng rì xǐ piáo yáo.
春到燕山冰亦消,归骖迎日喜嫖姚。
jiǔ xíng hú dì shēng huá fà, chū shì dōng fēng tuō bì diāo.
久行胡地生华发,初试东风脱敝貂。
chā jì xiǎo fān yīng zhèng ěr, diǎn pán shēng cài wèi shuí tiāo.
插髻小幡应正尔,点盘生菜为谁挑。
fù shū qín sǎo dōng yuán xuě, dào rì qīng méi wèi hàn tiáo.
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汉条。


相关内容11:

复赋河冰四绝

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

和强至太博小饮

病後白发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上高鼻轩起亭二绝
    山下清溪溪上市,溪光山色映人烟。幽亭正在人声里,长与溪山共寂然。...
  •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东西南北无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雕锼不遣治章句,烂熳先令饱文字。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虏廷一意向中原,言语绸缪礼亦虔。顾我何功惭陆贾,橐装聊复助归田。...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冰霜叶堕尽,鸟兽绝......
  • 赠写真李道士
    君不见景灵六殿图功臣,进贤大羽东西陈。能令将相长在世,自古独有曹将军。嵩高李师掉头笑,自言......
  • 除日二首
    七十四年明日是,三千里外未归人。酒篘泉涌如迎节,诗句云生喜见春。贺客不来知我病,邻家窃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