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名句 >作堤捍水非吾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8

作堤捍水非吾事

宋代  苏轼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作堤捍水非吾事翻译及注释

《赠孙莘老七绝》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天目山前观赏景色的情景。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天目山前绿浸裙,
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
闲送苕溪入太湖。

这首诗词的意境是以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诗词的赏析如下:

首句“天目山前绿浸裙”,以山水景色描绘开篇,天目山是苏轼所在的地方,绿浸裙意指山脚下的一片绿色,形容山势险峻,给人以壮丽的感觉。

接着,“碧澜堂上看衔舻”,描绘了苏轼在碧澜堂上眺望船只的情景。碧澜堂是苏轼的宅邸,船只在太湖上穿梭,苏轼站在高处,俯瞰着船只行进的景象,给人以宽广开阔的感觉。

第三句“作堤捍水非吾事”,表达了苏轼对治理水利的态度。苏轼以文人的身份,认为修建堤坝、防治水患等工作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务,因此表示置身事外。

最后一句“闲送苕溪入太湖”,通过送行苕溪入太湖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苕溪是一条小溪,它顺势流入太湖,苏轼以此象征自己的心境,希望能够与宁静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写意的手法表达了苏轼的闲适心态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表达对水利工程的态度,也反映了苏轼作为文人的自觉与担当。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豁达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作堤捍水非吾事拼音读音参考

zèng sūn shēn lǎo qī jué
赠孙莘老七绝

tiān mù shān qián lǜ jìn qún, bì lán táng shàng kàn xián lú.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
zuò dī hàn shuǐ fēi wú shì, xián sòng tiáo xī rù tài hú.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相关内容11:

老身将伴僧居

弱累已偿俗尽

携孥颇笑梁鸿

治产犹嫌范蠡

孤踪谩有清风


相关热词搜索:作堤捍水非吾事
热文观察...
  • 闲送苕溪入太湖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 霹雳收威暮雨开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
  • 独凭栏槛倚崔嵬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
  • 碧澜堂上看衔舻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 当须举白便浮君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 天目山前绿浸裙
    天目山前绿浸裙,碧澜堂上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