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士特栽果十首·橘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子翚
2025-09-08

和士特栽果十首·橘

宋代  刘子翚  

南北由来地气偏,凌寒松柏但苍然。
逾淮种橘今为枳,岂比中人性易迁。

和士特栽果十首·橘作者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和士特栽果十首·橘翻译及注释

《和士特栽果十首·橘》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北由来地气偏,
凌寒松柏但苍然。
逾淮种橘今为枳,
岂比中人性易迁。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橘树为主题,表达了一种对于橘树坚强生命力和不易迁移的思考。诗人通过橘树的种植地域、与凛冽寒冬相对立的形象以及其与人性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于人性迁移性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展示了其生长环境的偏向性。南北地域的气候差异使得橘树对于寒冷的北方环境显得苍然无力,与凌寒的松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橘树逾越淮河后,在北方也能生长茂盛,虽然变成了枳橘,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却仍然存在。

诗中的橘树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了人性的稳定与不易迁移。与橘树相比,中人的性格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橘树的坚韧和不易迁徙的特性与人性的易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人性迁移性的思考和对于坚忍不拔品质的赞美。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坚韧品质的赞赏。这首诗词通过对橘树的写意,呈现了一种对于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和环境的深思。

和士特栽果十首·橘拼音读音参考

hé shì tè zāi guǒ shí shǒu
和士特栽果十首

nán běi yóu lái dì qì piān, líng hán sōng bǎi dàn cāng rán.
南北由来地气偏,凌寒松柏但苍然。
yú huái zhǒng jú jīn wèi zhǐ, qǐ bǐ zhōng rén xìng yì qiān.
逾淮种橘今为枳,岂比中人性易迁。


相关内容11:

湖州歌九十八首

书斋十咏·笔架

宿云际偶题

次韵傅茂元二绝

书斋十咏·压纸狮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巡寨偶书
    穷寇转趋海,吾邦备宜先。连年戍役频,徽兵及渔佃。扶藏或稚齿,婴胄仍华颠。未知戎伍肃,朱旗乱......
  • 大年三月书来许访敝庐继闻阻雨已归近闻复有
    画沙笔妙言犹在,折角巾欹兴已穷。不见此豪春色晚,至今遗恨雨声中。词华端是补天手,谑浪故存高......
  • 道中
    微风收宿霭,细路绕平皋。石乱春溪急,山寒晓月高。鸟声时出树,花气欲侵袍。行役兼清赏,驱驰未......
  • 食蛎房
    蛎房生海堧,坚顽宛如石。其中储可欲,虽固必生隙。嵌嵒各包藏,碨{左石右亚}相附积。终逢霹雳手......
  • 送暐侍者之湖南
    茗碗深浇破别愁,掺裾犹得小迟留。不将流落遇知已,故向艰难作远游。春动闽山迎两屐,夜凉楚月趁......
  • 法石见李汉老参政
    我识今朝李翰林,十年隔绝飞寸心。素书每逢双鲤得,云路欲倚长梯寻。翰林昔参建炎政,想见中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