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森禅人持钵求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释正觉
2025-09-10

森禅人持钵求颂

宋代  释正觉  

森罗万象本同根,个事虚通有化门。
历历当机元不爽,头头大用了无痕。
妙明田地传家祖,参饱丛林委子孙。
缘就归来墙面坐,秋空连水月黄昏。

森禅人持钵求颂翻译及注释

《森禅人持钵求颂》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禅宗思想为背景,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体界限、追求智慧与境界的意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森罗万象本同根,
个事虚通有化门。
历历当机元不爽,
头头大用了无痕。
妙明田地传家祖,
参饱丛林委子孙。
缘就归来墙面坐,
秋空连水月黄昏。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理念为主题,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体界限的境界,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禅修的境界,揭示了万物之间的共通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源自同一个根本,个体差异只是表象,而实际上都存在着互相渗透、相互转化的可能。这种超越个体的认知带来了一种宁静、无为的境界,使诗人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获得真正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语言风格,运用了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首句“森罗万象本同根”,通过“森罗万象”的描述,强调了宇宙万物的共性,即它们都源自于同一个根本。这种共性超越了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禅宗思想中超越二元对立的观念。

接下来的几句“个事虚通有化门,历历当机元不爽,头头大用了无痕”表达了禅修的境界。个体与事物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在禅修的境界中,这些差异被超越,万物彼此关联、相互渗透,而无所畏惧、无所追求。这种境界使人达到一种超越个体的无为境地,获得真正的智慧。

最后两句“妙明田地传家祖,参饱丛林委子孙,缘就归来墙面坐,秋空连水月黄昏”则描绘了诗人归入日常生活的场景。诗人归来墙面坐,意味着他在修行中获得的智慧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他能够在平凡的境遇中体验到禅宗的境界。秋空连水月黄昏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与禅修的境界相呼应。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禅宗的思想,表达了超越个体界限、追求智慧与境界的意境。它以简练、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万物共通、个体虚无的理念,体现了禅宗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森禅人持钵求颂拼音读音参考

sēn chán rén chí bō qiú sòng
森禅人持钵求颂

sēn luó wàn xiàng běn tóng gēn, gè shì xū tōng yǒu huà mén.
森罗万象本同根,个事虚通有化门。
lì lì dàng jī yuán bù shuǎng, tóu tóu dà yòng liǎo wú hén.
历历当机元不爽,头头大用了无痕。
miào míng tián dì chuán jiā zǔ, cān bǎo cóng lín wěi zǐ sūn.
妙明田地传家祖,参饱丛林委子孙。
yuán jiù guī lái qiáng miàn zuò, qiū kōng lián shuǐ yuè huáng hūn.
缘就归来墙面坐,秋空连水月黄昏。


相关内容11: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寄大洪和尚

寄石湫童知县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早发宁海寿宁道中过奉化
    晓径风香雨阵红,凿崖棱石上梯空。勤归鸟语春过半,投饭人家日正中。山怪翠寒台对偶,溪能柔碧剡......
  • 甲寅春之海山雨后访王渊明知县
    谁问春泥没履牙,萝门窈窕绿差斜。幽芳松菊渊明径,深秀溪山摩诘家。默照佛灯寒不掉,对缘心鉴净......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天得中,星辰罗。地得中,阴阳和。衲僧得中,罢却干戈。随寒逐暑,徒自波波。一夏九十日,今日是......
  •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头顶天,脚踏地。开口吃饭,鼻孔出气。死尽活,活尽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梦见衲僧巴鼻。达磨......
  • 浮舟之昌国谒韩克明知县
    南风帆腹饱,半夜渡沧津。鲸海漾新月,仙山寻故人。浪寒千里雪,烟暖十洲春。来就昌黎语,良惭我......
  • 智宣直岁写师像求赞
    霜颅雪髭,壑眼岩眉。崑崙源我据,浑沌凿谁持。雁行没处秋天阔,华气繁时春日迟。诸尘出碍,妙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