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9-11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

唐代  岑参  

仙掌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
五月也须应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翻译及注释

诗词《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聚焦于送别少府王归华阴的场景。它写道:“仙掌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五月也须应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这首诗充满了离别之情和深情厚意,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深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希望其平安归来之意。

诗中的“仙掌”指的是桂花的花朵,诗人将其比喻成仙掌,显现出桂花的美丽和高洁。仙掌引马头,一方面展现出马匹逐酒樽投入桂花掌心的美景,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送别。

接着,诗人在西方眺望,只能看到一座关楼的微小形状,暗示了友人去往华阴方向的旅途。这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别离的感伤。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送别的心情:“五月也须应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这是诗人对友人:五月份应该回到华阴的家中去,在心中预计着友人的返乡。而友人恐怕心不甘情不愿,不愿意更长时间滞留。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和对友人的忠诚和真诚之情。

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发自内心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别离场景,传达了友情深厚、别离之苦、祝福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折射了唐代诗人作品的特点。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拼音读音参考

wǔ yuè sì rì sòng wáng shào fǔ guī huá yīn dé liú zì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

xiān zhǎng fēn míng yǐn mǎ tóu, xī kàn yì diǎn shì guān lóu.
仙掌分明引马头,西看一点是关楼。
wǔ yuè yě xū yīng dào shě, zhī jūn bù kěn gèng yān liú.
五月也须应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


相关内容11: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cc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咏马鞭

同李郎中净律院梡子树

送李中丞归本道(一作送人作使归)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侍御史四叔归朝
    淮南频送别,临水惜残春。攀折隋宫柳,淹留秦地人。含情归上国,论旧见平津。更接天津近,馀花映......
  •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一作权德舆诗)
    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惟振锡,石濑云溪深......
  • 省中即事
    华省谬为郎,蹉跎鬓已苍。到来恒襆被,随例且含香。竹影遮窗暗,花阴拂簟凉。君王新赐笔,草奏向......
  •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往字
    斤溪数亩田,素心拟长往。繄君曲得引,使我缨俗网。风尘岂不劳,道义成心赏。春郊桃李月,忍此戒......
  • 送卢员外往饶州
    为郎复典郡,锦帐映朱轮。露冕随龙节,停桡得水人。早霜芦叶变,寒雨石榴新。莫怪谙风土,三年作......
  • 送汤中丞和蕃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孤峰问徒御,空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