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醉桃源(大石·第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周邦彦
2025-07-15

醉桃源(大石·第二)

宋代  周邦彦  

醉桃源  

菖蒲叶老水平沙。
临流苏小家。
画阑曲径宛秋蛇。
金英垂露华。
烧蜜炬,引莲娃。
酒香薰脸霞。
再来重约日西斜。
倚门听暮鸦。

醉桃源(大石·第二)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醉桃源(大石·第二)翻译及注释

《醉桃源(大石·第二)》是宋代文人周邦彦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菖蒲叶老水平沙。
临流苏小家。
画阑曲径宛秋蛇。
金英垂露华。
烧蜜炬,引莲娃。
酒香薰脸霞。
再来重约日西斜。
倚门听暮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桃源景象,描述了一处宁静幽美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醉意和诗情画意。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桃源的宁静和美丽,以及其中的一些细腻情感。

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以“菖蒲叶老水平沙”作为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的向往。菖蒲叶老,说明这里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水平沙则暗指这个地方是一片平静的沙地。接着,诗中出现了“临流苏小家”,描绘了一个靠近水流的小屋,增添了人烟稀少、宁静幽美的氛围。

诗中的“画阑曲径宛秋蛇,金英垂露华”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桃源中蜿蜒曲折的小径和垂挂的金英花。宛秋蛇指小径弯曲如蛇,金英垂露华则描绘了花朵的美丽景象。这些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桃源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自然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烧蜜炬,引莲娃。酒香薰脸霞。”将桃源的美景与热闹的场面相结合。烧蜜炬和引莲娃暗示了桃源中的宴会和娱乐活动,酒香薰脸霞则形容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氛围。

最后两句“再来重约日西斜。倚门听暮鸦。”则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的离别之情。诗人愿意再来此地,但时间已经过去,太阳西斜,意味着日落之时,诗人倚门聆听暮鸦的声音,暗示着他即将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桃源的描写,以及其中的自然景色、热闹场景和离别情感,创造出了一种幽静而又丰富多彩的意境,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感受。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沉浸在桃源的美丽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醉桃源(大石·第二)拼音读音参考

zuì táo yuán dà shí dì èr
醉桃源(大石·第二)

chāng pú yè lǎo shuǐ píng shā.
菖蒲叶老水平沙。
lín liú sū xiǎo jiā.
临流苏小家。
huà lán qū jìng wǎn qiū shé.
画阑曲径宛秋蛇。
jīn yīng chuí lù huá.
金英垂露华。
shāo mì jù, yǐn lián wá.
烧蜜炬,引莲娃。
jiǔ xiāng xūn liǎn xiá.
酒香薰脸霞。
zài lái zhòng yuē rì xī xié.
再来重约日西斜。
yǐ mén tīng mù yā.
倚门听暮鸦。


相关内容11:

玉团儿(双调)

菩萨蛮(七夕)

菩萨蛮(十一之四)

满路花(仙吕思情)

清平乐(三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御街行(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寄内)
    年年不放春闲了。今岁衔杯少。来时柳上浅金黄,归路玉绵吹帽。惜春长似,五陵狂俊,不道朱颜老。......
  • 虞美人(席上赠王提刑)
    城南观阁连云起。形像丹青里。使君笳鼓渡江来。尽带江南春色、放春回。青春欲住风催去。流水花无......
  • 感皇恩(大石标韵)
    露柳好风标,娇莺能语。独占春光最多处。浅嚬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洞房见说......
  • 看花回
    蕙风初散轻暖,霁景微澄洁。秀蕊乍开乍敛,带雨态烟痕,春思纡结。危弦弄响,来去惊人莺语滑。无......
  • 荔枝香近(歇指·第二)
    夜来寒侵酒席,露微泫。舄履初会,香泽方薰。无端暗雨催人,但怪灯偏帘卷。回顾,始觉惊鸿去云远......
  • 南乡子
    寒夜梦初醒。行尽江南万里程。早是愁来无会处,时听。败叶相传细雨声。书信也无凭。万事由他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