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鹧鸪天(山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质
2025-09-10

鹧鸪天(山行)

宋代  王质  

鹧鸪天  

空响萧萧似见呼。
溪昏树暗觉神孤。
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
寻草浅,拣林疏。
虽疏无奈野藤粗。
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

鹧鸪天(山行)作者简介

王质,字华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号文中子。通生福祚,终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进士第,制策登科,位终宝鼎令。勉生怡,终渝州司户。怡生潜,扬州天长丞。质则潜之第五子。少负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年甫强仕,不求闻达,亲友规之曰:“以华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扬名显亲,非耕稼可致也。”质乃白于母,请赴乡举。

鹧鸪天(山行)翻译及注释

《鹧鸪天(山行)》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质。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响萧萧似见呼。
溪昏树暗觉神孤。
微茫山路才通足,
行到山深路亦无。
寻草浅,拣林疏。
虽疏无奈野藤粗。
春衫不管藤搊碎,
可惜教花著地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徒步行走在山中的景象和感受。诗中的景物和意象借以表达一种寂寥孤独的情感。作者在山行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空旷、荒凉的氛围和无尽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诗的开头两句“空响萧萧似见呼,溪昏树暗觉神孤”描绘了山林中回音回荡的声音和溪水昏暗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孤独的心境。接着,诗中出现了“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这样的描述,表达了作者行走在深山中的艰难,以及山中路途的曲折和迷茫,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在山中寻找食物和栖身之处的困难。“寻草浅,拣林疏。虽疏无奈野藤粗”,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草地和树林的稀疏,以及草木的粗糙和坚韧。诗的最后两句“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无奈,将春天的花朵比喻为散乱的衣衫,无法御风阻雨,令人感到惋惜。

整首诗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山中行走的艰辛,同时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力量的无足轻重,以及面对孤独和困境时的无奈和遗憾。该诗词情感深沉,意境独特,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鹧鸪天(山行)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shān xíng
鹧鸪天(山行)

kōng xiǎng xiāo xiāo shì jiàn hū.
空响萧萧似见呼。
xī hūn shù àn jué shén gū.
溪昏树暗觉神孤。
wēi máng shān lù cái tōng zú, xíng dào shān shēn lù yì wú.
微茫山路才通足,行到山深路亦无。
xún cǎo qiǎn, jiǎn lín shū.
寻草浅,拣林疏。
suī shū wú nài yě téng cū.
虽疏无奈野藤粗。
chūn shān bù guǎn téng chōu suì, kě xī jiào huā zhe dì pù.
春衫不管藤搊碎,可惜教花著地铺。


相关内容11:

减字木兰花(七劝)

满江红

菩萨蛮

桃源忆故人

阮郎归(以红酒为马倅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念奴娇(晓起观落梅)
    丽谯吹角,渐疏星明澹,帘筛残月。袅袅霜飙欺翠袖,飞下一庭香雪。半面妆新,回风舞困,此况真奇......
  • 减字木兰花
    腊前三白。春到西园还见雪。红紫花迟。借作东风万玉枝。归田计决。麦饭熟时应快活。身在高楼。心......
  • 踏莎行(为朱漕寿)
    桂岭南边,湘江东畔。三年两见生申旦。知君心地与天通,天教仙骨年年换。趁此秋风,乘槎霄汉。看......
  • 青玉案
    使君标韵如徐庾。更名节、高千古。卧治姑溪才小驻。闲云无定,阳春有脚,又作南昌去。兴来亭上清......
  • 白玉楼步虚词(六之三)
    罡风起,背负玉虚廷。九素烟中寒一色,扶阑四面是青冥。环拱万珠星。...
  • 鹊桥仙
    横波滴素,遥山蹙翠,江北江南肠断。不知何处驭风来,云雾里、钗横鬓乱。香罗叠恨,蛮笺写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