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全州双松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9-07

全州双松堂

宋代  黄庭坚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鸣琴。
我登双松堂,时步双松阴。
中有寂莫人,安禅无古今。

全州双松堂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全州双松堂翻译及注释

《全州双松堂》是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鸣琴。
我登双松堂,时步双松阴。
中有寂莫人,安禅无古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称作文殊堂,下面有两棵松树。这两棵松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整天都发出如琴声般的声音。诗人登上了双松堂,走在两棵松树的阴影下。在这里,有一个静谧的人,他安心静坐,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充满了禅意。文殊堂下的两棵松树被诗人描绘得活灵活现,它们不仅在外貌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双松),而且在声音上也有了生动的描绘(如鸣琴)。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松树的韵律与鸣响。

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描绘了诗人自己的心境。他登上了双松堂,踏着松树的阴影,进入了一个安静、寂莫的境地。他所描述的这个人物,被称为“寂莫人”,他在这个地方静坐冥想,超越了时间和历史的界限。这种超越感与禅宗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安宁和超越尘世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禅宗境地的心路历程。它凭借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禅宗思想的倾慕,以及他们对于寻求内心安宁的追求。

全州双松堂拼音读音参考

quán zhōu shuāng sōng táng
全州双松堂

wén shū táng xià sōng, yǒng rì rú míng qín.
文殊堂下松,永日如鸣琴。
wǒ dēng shuāng sōng táng, shí bù shuāng sōng yīn.
我登双松堂,时步双松阴。
zhōng yǒu jì mò rén, ān chán wú gǔ jīn.
中有寂莫人,安禅无古今。


相关内容11:

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

秋夜偶成 其五

残句:辰日宜种瓜

村居 其一

大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题王晋卿平远溪山幅
    风流子晋罢吹笙,小笔溪山刮眼明。相倚鸳鸯得偎暎,一川风雨断人行。...
  • 素梅 十六
    疏花粲粲照寒水,玛瑙坡前春独回。却忆去年风雪里,吹箫曾棹酒船来。...
  • 墨梅 其二
    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
  • 山水图
    我生爱看真山水,眼底崎嵚每自谙。绝壑卧云留宿雨,高林浮翠出晴岚。青山近屋多于簇,白石攒沙小......
  • 谢人惠猫头笋
    长沙一月煨鞭笋,鹦鹉洲前人未知。走送烦公助汤饼,猫头突兀想穿篱。...
  • 题罗公山古柏庵二首
    尘埃奔走尚飘蓬,想听庵头老柏风。会向天阶乞衰晚,住庵长作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