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咏竹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4

咏竹二首

宋代  苏辙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咏竹二首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咏竹二首翻译及注释

《咏竹二首》

南邻竹甚茂,
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
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
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
端来作主人。

中文译文:
南边邻居的竹子长得非常茂盛,
门巷都无法容纳宾客。
悬挂印章的君王应该前来赏玩,
而我却担忧囊中金钱的匮乏。

青翠的竹叶像旌旗一样摇曳生风,
犀牛角般的新竹笋初次齐匀。
我不惜卖掉图书,
将这些竹子端来担任我的主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竹子的茂盛、高贵和自由为主题,反衬出自己的贫困和无主之状。诗人苏辙通过写竹子的生长状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南邻竹子的茂盛景象,形容竹子长得非常茂盛,门巷都无法容纳宾客。这里可以理解为竹子象征着高贵和自由,而诗人却无法享受到这种高贵和自由的境地。

第二首诗中,诗人以比喻的手法描写竹子的特征,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形象地描绘了竹叶摇曳的情景和新生竹笋的形态。同时,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贫困困境的焦虑,暗示自己囊中财富的匮乏。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惜卖掉图书的决心,将竹子端来作为自己的主人。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通过竹子的象征意义来达到自己内心追求的高贵和自由。

整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反衬出诗人自身贫困的现实和对高贵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的意境清新高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并展示了对竹子这一常见自然物象征性意义的诗意的挖掘。

咏竹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yǒng zhú èr shǒu
咏竹二首

nán lín zhú shén mào, mén xiàng bù róng bīn.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xuán yìn jūn dāng wǎng, náng jīn wǒ huàn pín.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cuì jīng shāo luàn qǐ, xī jiǎo sǔn chū yún.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bù xī tú shū mài, duān lái zuò zhǔ rén.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相关内容11:

送柳子玉

留守与宾客会开元龙兴寺观灯余有故不预中夜

王仲仪尚书挽词

再次前韵示元老

感秋扇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试翦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
  • 次韵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寻山非事役,行路不应难。洛浦花初满,嵩高雪尚寒。平林抽冻笋,奇艳变山丹。节物朝朝好,肩舆步......
  • 送赵?几秘书还钱塘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闻道余杭守,独游何有乡。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清静安罢瘵,宽仁服......
  • 寒雨
    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冰雪期方远,蕉絺意始阑。未妨溪草绿,先恐岭梅残。忽发中原念,貂裘据......
  • 和子瞻喜虎儿生
    生男如狼犹恐尫,寅年生虎慰爷娘。汝家家世事文史,门户岂有空刚强。试看猛虎在山谷,斧牙钩爪旗......
  • 试院唱酬十一首其七戏呈试官
    只隔墙东便是家,悁悁还似在天涯。客心不耐听松雨,归信犹堪饮菊花。翦烛看书良寂寞,披沙见玉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