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颐轩诗六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9-07

颐轩诗六首

宋代  黄庭坚  

知足是灵龟,无厌乃朵颐。
虚心万物表,寒暑自四时。

颐轩诗六首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颐轩诗六首翻译及注释

《颐轩诗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知足是灵龟,
无厌乃朵颐。
虚心万物表,
寒暑自四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知足和无厌的境界,将知足比喻为一只灵龟,无厌则被比作朵颐(指鸟嘴),寓意满足和满足自己的需要。诗词接着表达了一种虚心处事的态度,认为虚心可以感悟万物的真理和意义。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界四时寒暑的接纳和顺从,以此来突显作者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敬畏和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首先,用灵龟和朵颐的比喻来描绘知足和无厌的境界,将人的满足与自然界的生物相联系,突显了与自然的共通性。其次,通过表达虚心的态度,黄庭坚强调了通过虚心来感悟世界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摒弃傲慢和成见,才能真正领悟万物的真理。最后,诗词以自然界四时的寒暑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顺应,彰显了作者对宇宙秩序的认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知足、虚心和顺应自然的智慧。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与满足,以虚心的态度去感悟世界,同时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智慧和境界在宋代文人士人中被广泛推崇,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颐轩诗六首拼音读音参考

yí xuān shī liù shǒu
颐轩诗六首

zhī zú shì líng guī, wú yàn nǎi duǒ yí.
知足是灵龟,无厌乃朵颐。
xū xīn wàn wù biǎo, hán shǔ zì sì shí.
虚心万物表,寒暑自四时。


相关内容11:

高至言筑亭于家圃以奉亲总其观览之富命曰溪

秀江亭

登南禅寺怀裴仲谋

书扇

漫书呈几复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新茶与南禅师
    筠焙熟香茶,能医病眼花。因甘野夫食,聊寄法王家。石钵收云液,铜缾煮露华。一瓯资舌本,吾欲问......
  • 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肉食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
  • 次韵奉答吉邻机宜
    黠虏乘秋屡合围,上书公独请偏师。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千里折冲深寄此,三衙虚席看......
  • 庞道者绣观音赞
    八万四千唯两臂,三十二应无来往。悲观一切造诸业,慈观诸业炽然住。清净观时无本根,幻影重重蒙......
  • 读方言
    八月梨枣红,绕墙风自落。江南风雨余,未觉衣衾薄。壁虫忧寒来,催妇织衣著。荒畦杞菊花,犹用充......
  • 戏赠南安倅柳朝散
    柳侯风味晚相见,衣袂颇薰荀令香。桃李能言妙歌舞,樽前一曲断人肠。洞庭归客有佳句,庾岭梅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