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之涣
2025-09-04

送别

唐代  王之涣  

离别  送别  柳树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送别翻译及注释

翻译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注释
(1)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有的版本作东风。
(2)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3)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4)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5)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6)别离:离别,分别。

送别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深春。“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送别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bié
送别

yáng liǔ dōng fēng shù, qīng qīng jiā yù hé.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jìn lái pān zhé kǔ, yīng wèi bié lí duō.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创作背景

  长安城外,王之涣与友人即将离别,当时正值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


相关内容11:

秋浦歌十七首

古从军行

乡思

临江仙

江上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
  •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边草 一作:边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浪淘沙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
  •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