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枯桑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7

枯桑

唐代  白居易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枯桑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枯桑翻译及注释

《枯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旁有一棵老枯树,它的枯萎并非一时之事。
树皮虽然黄了,但表面依然有活力;内心虽然黑了,但内部先已焦痕。
它的情况与许多忧愁之人相似,并非因为外部火焰所燃烧。

诗意:
《枯桑》通过描写一棵老枯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树的枯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黄色的树皮和黑色的内心则暗示着世事无常和内心的苦闷。诗人通过这棵树,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困境和忧愁的共鸣,提醒人们要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同时也表达了对坚持与希望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一棵老枯树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受。枯树的形象象征着生命的枯萎和衰老,而树皮的黄色和内心的黑暗则反映了世事无常和人心的苦闷。这种寓意可以引发读者对自身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提到树的枯萎不是突然发生的,这暗示着生命的衰老与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岁月的积累。同时,作者将树皮的黄色和内心的黑暗进行对比,传达了一种对表象和内心真实状态的思考。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和痛苦的思考,以及他对外界表象和内心真实之间的关系的探索。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一棵老枯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困境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坚持和希望的思考。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极富意境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枯桑拼音读音参考

kū sāng
枯桑

dào bàng lǎo kū shù, kū lái fēi yī zhāo.
道傍老枯树,枯来非一朝。
pí huáng wài shàng huó, xīn hēi zhōng xiān jiāo.
皮黄外尚活,心黑中先焦。
yǒu shì duō yōu zhě, fēi yīn wài huǒ shāo.
有似多忧者,非因外火烧。


相关内容11: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

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

襄阳舟夜

臼口阻风十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以镜赠别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月破天暗时,圆明独......
  • 曲江感秋二首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
  • 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来向老多。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
  • 浦中夜泊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
  • 郡中即事
    漫漫潮初平,熙熙春日至。空阔远江山,晴明好天气。外有适意物,中无系心事。数篇对竹吟,一杯望......
  • 自觉二首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餐,其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