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答讲僧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朱炎
2025-09-06

答讲僧

宋代  朱炎  

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
难将语默呈师也,只在寻常语默中。

答讲僧翻译及注释

《答讲僧》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朱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大不须先后觉,
六根还向用时空。
难将语默呈师也,
只在寻常语默中。

诗意:
这首诗探讨了心灵与言语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修行中的困境。作者表达了一种观念,即四大(指地、水、火、风)并不需要先觉悟才能体验到,而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在使用时却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者认为很难将默默的修行经验传达给他人,因为这种经验只存在于平凡的日常中。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观念:言语无法真正表达内心体验。朱炎通过四大和六根的象征,强调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是通过身体和感官来实现的。然而,这种感知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完全展现内心的修行体验。

诗中的"四大"指的是佛教中对于世界的构成要素的描述,即地、水、火、风。"六根"则指的是人体的六个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作者认为,这些感官只有在使用时才能真正体验到世界,而默默修行的经验无法通过言语传达给他人。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无言的修行境界。作者认为真正的修行经验只存在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默默的自我修炼来实现。这种修行境界难以用语言表达,无法通过言辞向他人交流。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修行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思想中对于言语的限制和修行的默默进行的深刻理解。作者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内心体验的难以言传和修行的内在性质。

答讲僧拼音读音参考

dá jiǎng sēng
答讲僧

sì dà bù xū xiān hòu jué, liù gēn hái xiàng yòng shí kōng.
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
nán jiāng yǔ mò chéng shī yě, zhī zài xún cháng yǔ mò zhōng.
难将语默呈师也,只在寻常语默中。


相关内容11:

瓜桥竞渡

宫词

海子上有期

送丁道士还丰陵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
    羲驭不肯迟,荣悴讵可量。举头望穹昊,日月已宿房。陨霜凋众类,惨惨未渠央。李梅忽冬实,又复值......
  • 明月几回满
    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谁念同袍者?闲居与愿违。...
  • 吴兴杂咏
    吴兴山水窟,清远古今闻。水入孤城合,山来别县分。寒川明野晓,晓礁湿溪云。试贳鸟程酒,微声透......
  • 老马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骎骎。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
  • 鹊桥仙
    牛毛胥役,蝇头文字。终日疲神役志。何人*顶坐垂钩,应笑我、徒能鄙事。起家寒士,从师夫子。不......
  • 采菊亭
    霜降草花落,林柯亦纷披。耿耿园中菊,煌煌发幽姿。良夜积华露,花叶繁以滋。风流贤史君,澹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