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兴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9-06

杂兴

宋代  陆游  

读诗读七月,治书治无逸,王业与农功,事异理则一。
此外复何为,齐民有遗术,一饱不啻足,切必为利訹。
大屋起道傍,百鬼阚其室。
曷不观陆翁,食菜开九帙。

杂兴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杂兴翻译及注释

《杂兴》

读诗读七月,
治书治无逸,
王业与农功,
事异理则一。

此外复何为,
齐民有遗术,
一饱不啻足,
切必为利訹。

大屋起道傍,
百鬼阚其室。
曷不观陆翁,
食菜开九帙。

中文译文:
读诗读到七月,
治书治无闲暇,
国家的事业与农民的功劳,
只要符合道理就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齐民有许多传统技艺,
只要能吃饱就已足够,
但必须以利益诱导。

大房子建在路边,
百鬼们藏在屋内。
为何不去观察陆游,
他吃素菜开了九册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们追求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的悲叹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中第一句"读诗读七月"暗示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季坚持读诗的执著,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治书治无逸"表明诗人不仅在读诗,还在努力治学,没有闲暇的时候。接着,诗人谈到了国家的事业和农民的功劳,认为只要符合道理,两者就是一致的,暗示了理想社会的构建需要统一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了一些社会现象。他质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暗示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他提到齐民有遗术,指的是古代传统的手艺和技术,但这些技艺可能会被牺牲以追求经济利益。"一饱不啻足,切必为利訹"表达了对于物质追求过度的担忧和质疑。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大房子建在路边,屋内藏着百鬼的景象。这里的大屋和百鬼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上权贵和邪恶势力的象征。诗人呼唤读者去观察陆游,他吃素菜,意味着他追求简朴的生活,并开了九册书,显示了他的学识和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对人们追求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社会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

杂兴拼音读音参考

zá xìng
杂兴

dú shī dú qī yuè, zhì shū zhì wú yì, wáng yè yǔ nóng gōng, shì yì lǐ zé yī.
读诗读七月,治书治无逸,王业与农功,事异理则一。
cǐ wài fù hé wéi, qí mín yǒu yí shù, yī bǎo bù chì zú, qiè bì wèi lì xù.
此外复何为,齐民有遗术,一饱不啻足,切必为利訹。
dà wū qǐ dào bàng, bǎi guǐ hǎn qí shì.
大屋起道傍,百鬼阚其室。
hé bù guān lù wēng, shí cài kāi jiǔ zhì.
曷不观陆翁,食菜开九帙。


相关内容11:

杨柳枝

秋思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

秋思

和任师见寄之韵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杂兴
    客问维摩疾,人哀范叔寒。诗囊负童背,药笈挂驴鞍。野果攒眉涩,村醪捩齿酸。老鸡殊可念,旦旦报......
  • 题鹤鸣亭
    莫被閒愁挠太和,愁来只用暗消磨。随流上下宁能免,惊世功名不用多。閒看蜂卫足官府,梦随蚁鬭有......
  •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
    词一篇音韵弥切,收泪握管以成报章。虽广陵之弦于今绝矣,而盖泉之感犹庻闻焉。焚之帐之前,附于......
  • 鹧鸪天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
  • 即事
    鸿冥固自辞矰缴,樗散犹能谢斧斤。况是溪山幽绝地,有人高卧百重云。...
  • 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