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1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宋代  苏辙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诏许遐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写的,题为《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懒得早朝去拜见君王,马车停在高处休息脱衣。
皇帝允许我去访问老友,上天命我先筑室等待归来。
肩舆仍然追逐春天的美景,鼓缶何妨自豪夕阳的光辉。
无论到哪里,只要成家即可安享隐逸,武昌有谁向我乞求钓鱼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表示不愿意再去朝廷拜见君王,而选择在高处休息,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他得到皇帝的允许,可以去拜访老友,这使他感到宽慰。他用肩舆(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追逐春天的美景,表示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还说,何妨敲着鼓缶,自豪地欣赏夕阳的光辉。最后,他表示只要安享家庭生活,就能达到隐逸的状态。他用武昌作为象征,表示不愿意被外界的纷扰干扰,自己宁愿安静地享受钓鱼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闲适、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疲倦和对人情世故的厌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逍遥的追求。他在高处休息,享受着宁静和自由,用肩舆追逐春天的美景,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他敲着鼓缶,以此表达自己豁达洒脱的心态,无论何时都能自得其乐。最后,他以武昌谐音“无常”来暗示人世无常,而他希望安享家庭生活,追求隐居的境界。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意深远,表达了苏辙对自由、宁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mén xià lǚ xiàng gōng tóng fǎng zhì zhèng féng xuān yóu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lǎn cóng cháo yè shì cān fēi, cǐ qù gāo mián bà dào yī.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zhào xǔ xiá mén fǎng qí jiù, tiān jiào zhù shì qí lái guī.
诏许遐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jiān yú shàng kěn zhuī chūn sè, gǔ fǒu hé fáng ào xī huī.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suǒ zhì chéng jiā jí ān yǐn, wǔ chāng shuí qǐ diào yú jī.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相关内容11:

过龟山

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

次韵毛国镇赵景仁唱和三首一赠毛一赠赵一自

次韵景仁正月十二日访吴缜寺丞二绝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公来十日坐东轩,手自披云出朝日。山川满目竟何有,波浪翻天同一湿。诸门迭出惊异状,间道怀归终......
  • 次韵张去华院中感怀
    登朝已老似王阳,脱叶何堪雾雨凉。案上细书憎蚁黑,禁中新酒爱鹅黄。临阶野菊偏能瘦,倚槛青松解......
  • 逢章户掾赴澧州
    江舟不厌窄,船窄始宜行。风里长先过,滩头一倍轻。迎亲无恶处,禄养胜躬耕。澧上春兰早,犹堪吊......
  •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乐天投老刺抗苏,溪石胎禽载舳舻。我昔不为二千石,四方异物固应无。...
  • 寒食二首
    寒食今年客汝南,余樽倾泻亦醺酣。道人久厌世间浊,僧舍犹存肉食惭。花折园夫时送客,饧留孙女尚......
  •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归耕少忧患,惟有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