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三品石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9

三品石

宋代  王安石  

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
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与谋。

三品石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品石翻译及注释

《三品石》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草木繁茂,苔藓侵蚀,荒废了古老的道路;
曾经误解了恩情,三品官位最终如何报答。
当今国家已经衰亡,今天的人们却无耻地犯下错误,
仿佛他们已经忘记了当年的共谋。

诗意:
《三品石》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反映人性弱点,抒发了作者对时局腐败和忘恩负义的不满之情。诗中的"三品"指的是官员的三品官位,代表着权力和地位。作者以自然景物的衰败来象征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同时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体制和人们的行为的批评。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人性的反思。草木繁茂、苔藓侵蚀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古老道路的荒废和被遗忘。而"误恩三品竟何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腐败现象的不满和对恩情被忽视的愤怒。接着,他以"国亡今日顽无耻"来暗示当时的政治衰败和人们的道德沦丧,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最后,"似为当年不与谋"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人们忘记共同目标、不思进取的失望和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抨击,凸显了王安石对时局和人性的深思和忧虑。它揭示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人们道德沦丧的忧虑,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困境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道德伦理的期待。

三品石拼音读音参考

sān pǐn shí
三品石

cǎo méi tái qīn qì dào zhōu, wù ēn sān pǐn jìng hé chóu.
草没苔侵弃道周,误恩三品竟何酬。
guó wáng jīn rì wán wú chǐ, shì wèi dāng nián bù yǔ móu.
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与谋。


相关内容11: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

黎明府见示令叔显谟开国墓志求诗为赋三首

望之将行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薄

台城寺侧独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张端义应诏上书谪曲江正月一日赣州相遇
    正朝送迁客,好去看梅花。此岭几人过,念君双鬓华。直言知为国,远地莫思家。韶石叫虞舜,伤哉古......
  • 周子益年八十赴殿
    七尺渔竿八十翁,钓丝轻袅荻花风。功名未遂英雄老,人道磻溪即个中。...
  • 赠侯喜
    吾党侯生字叔,呼我持竿钓温水。平明鞭马出都门,尽日行行荆棘里。温水微茫绝又流,深如车辙阔容......
  • 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几山兼几水,更有几烟霞。不立仙人宅,都为释氏家。宾秋多少雁,报晓一双鸦。有此山林胜,如何在......
  • 寄玉溪林逢吉六首
    老夫时作白头吟,爨下焦桐孰赏音。敢望荆溪作诗跋,自惭弊帚享千金。...
  • 春日二首呈黄子迈大卿
    野人何得以诗鸣,落魄骑驴走帝京。白发半头惊岁月,虚名一日动公卿。颇思湖上春风约,不柰楼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