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5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宋代  苏轼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翻译及注释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木落骚人已怨秋,
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
他日终烦顾虎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木叶凋零,孤寂的人已经因为秋天而感到愁绪万分。无法忍受平淡的景色,他写下诗篇来宣泄内心的忧愁。他渴望能够亲眼看到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摆脱繁琐的事务,去探寻自然的美景。

赏析:
苏轼以他独特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诗词开篇即以"木落骚人已怨秋"一句,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骚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不堪平远发诗愁"一句,诗人表示平淡的景色已经无法激起他的创作激情,他通过写诗来宣泄内心的郁闷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繁琐俗务的厌恶。他渴望能够亲眼目睹山谷中奔流的溪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他日终烦顾虎头"一句意味着他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解脱束缚,摆脱烦忧,去追寻自己的心灵所向往的事物。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秋天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是苏轼作品的典型特征之一。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guō xī qiū shān píng yuǎn èr shǒu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mù luò sāo rén yǐ yuàn qiū, bù kān píng yuǎn fā shī chóu.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yào kàn wàn hè zhēng liú chù, tā rì zhōng fán gù hǔ tóu.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相关内容11:

五郡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和苏州太守王规甫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余时以刘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次韵江晦叔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老僧如夙昔,一笑意......
  • 寄子由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
  • 和陶贫士七首
    谁谓渊明贫,尚有一素琴。心闲手自适,寄此无穷音。佳辰爱重九,芳菊起自寻。疏巾叹虚漉,尘爵笑......
  •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
    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 雪诗八首
    半夜欺陵范叔袍,更兼风力助威豪。地炉火暖犹无奈,怪得山林酒价高。...
  •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若话三吴胜事,不惟千里蓴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