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枣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9

宋代  苏轼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枣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枣翻译及注释

《枣》是苏轼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变老,
枣树还没有长成船桨。
你的才华已经能够用来书写历史,
而我的归宿已经不过是瓜果。

诗意:
《枣》这首诗词反映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枣树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人的奋斗,而作者则以枣树未成船桨来表达自己未能达到理想状态的遗憾和无奈。与之相对的是,诗中的"你"(汝)象征着年轻有为的人才,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诗的结尾,苏轼自谦地表示自己已经过了辉煌时期,已经无法与"你"相提并论,只能黯然归于平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人生的无常性。通过对枣树成长和人才的比喻,苏轼表达了对自身的反思和对年轻一代的赞美。他在诗中既有对自己的自谦和无奈,也有对年轻一代的鼓励和期待,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该诗词以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年轻与晚年的对比思考。它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光阴流转和成长发展的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苏轼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触动,将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巧妙地融入到这首小诗中,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思索。

枣拼音读音参考

zǎo

jū rén jǐ fān lǎo, zǎo shù wèi chéng chá.
居人几番老,枣树未成槎。
rǔ cháng cái kān zhóu, wú guī yǐ jí guā.
汝长才堪轴,吾归已及瓜。


相关内容11: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

欧阳晦夫惠琴枕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
  •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其一谁识天闲老骥途
    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
  • 和陶东方有一士
    瓶居本近危,甑坠不知完。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归路在脚底,殽潼失......
  • 次韵滕元发许仲途秦少游
    二公诗格老弥新,醉后狂吟许野人。坐看青丘吞泽芥,自惭黄潦荐溪蘋。两邦旌纛光相照,十亩锄犁手......
  • 同前
    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石中似有海兽形状。)履道......
  •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