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东城寻春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7

东城寻春

唐代  白居易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
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
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
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东城寻春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东城寻春翻译及注释

《东城寻春》,唐代白居易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流转和年华的老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尽花谢、欢愉经过后心情的消散,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诗中以“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来描写岁月的流逝,色彩逐渐消退,欢乐渐渐离心,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心存留恋。然而,诗人也明白现在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了,只能面对现实的老去。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如从前,但并不感到沮丧,仍有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不论花开时节还是醉酒之后,诗人仍有所欢喜,还能吟唱诗歌。

然而,诗人担心这样的激情和快乐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他通过形容“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来表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他身处东城,希望能寻找到春天的踪影,但只能勉强寻觅一丝春意。这可以被理解为对未来可能的不如意和衰老的一种暗示。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对色彩的表述、欢情和兴致的描绘,以及对东城春意的追寻,诗人表达了对年华逝去和未来未知的思考,由此唤起读者对时光流转与人生变迁的共鸣。

东城寻春拼音读音参考

dōng chéng xún chūn
东城寻春

lǎo sè rì shàng miàn, huān qíng rì qù xīn.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
jīn jì bù rú xī, hòu dāng bù rú jīn.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jīn yóu wèi shén shuāi, měi shì lì kě rèn.
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
huā shí réng ài chū, jiǔ hòu shàng néng yín.
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
dàn kǒng rú cǐ xìng, yì suí rì xiāo chén.
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
dōng chéng chūn yù lǎo, miǎn qiǎng yī lái xún.
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相关内容11: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答劝酒

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

官舍小亭闲望

学仙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答姚怤见寄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如将舞鹤管,误向惊......
  • 老恨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小大不自识,自然天......
  •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中外兼权社稷臣,千官齐出拜行尘。再调公鼎勋庸盛,三受兵符宠命新。商路雪开旗旆展,楚堤梅发驿......
  • 寄韩愈
    野馆非我室,新居未能安。读书避尘杂,方觉此地闲。过郭多园墟,桑果相接连。独游竟寂寞,如寄空......
  • 竹窗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厩库,且先营......
  • 永崇里观居
    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轩车不到处,满地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