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登卢氏台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温庭筠
2025-10-06

登卢氏台

唐代  温庭筠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馀。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
由来放怀地,非独在吾庐。

登卢氏台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登卢氏台翻译及注释

《登卢氏台》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一处胜地的景色和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这个胜地的位置“胜地当通邑”,即这个景点位于一个繁华的城市附近。

接着,诗人描述了前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居所“前山有故居”。这座居所可能是诗人温庭筠的故乡,也可能是诗人在旅途中所遇到的一处旧居。

然后,诗人描绘了登上卢氏台后的景色。卢氏台高耸入云,从台上可以看到秋天即将结束的景象,“台高秋尽出”。云雾散开,林木稀疏,“林断野无余”。这种景色和季节的变化,使人产生了一种略感凄凉和寂寥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声音来增强诗的氛围。“白露鸣蛩急”,秋天的凉露已经出现,蟋蟀急促地鸣叫着。这种声音是秋天特有的,也增添了一丝秋意。

最后,诗人描述了雁飞的情景。“晴天度雁疏”,英雄雁飞过天空,舞动着翅膀。雁飞是秋天的标志,也代表着诗人与这个胜地的联系。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这个胜地的喜爱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胜地的美景和自然的声音都让诗人放松自由,感受到自己的心灵也在这里放飞。诗人认为这个胜地不仅仅属于他自己,而是所有人都可以释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的地方。这种理解也表明诗人对心灵自由和情感表达的重视。

登卢氏台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lú shì tái
登卢氏台

shèng dì dāng tōng yì, qián shān yǒu gù jū.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
tái gāo qiū jǐn chū, lín duàn yě wú yú.
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馀。
bái lù míng qióng jí, qíng tiān dù yàn shū.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
yóu lái fàng huái dì, fēi dú zài wú lú.
由来放怀地,非独在吾庐。


相关内容11:

送许棠归泾县作尉

送狄明府赴九江

送僧之台州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巫山神女庙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正见寺晓别生公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灵山缘未绝,他日重......
  •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公明太玄经)
    花竹有薄埃,嘉游集上才。白蘋安石渚,红叶子云台。朱户雀罗设,黄门驭骑来。不知淮水浊,丹藕为......
  • 送友人下第东归
    漠漠杨花灞岸飞,几回倾酒话东归。九衢春尽生乡梦,千里尘多满客衣。流水雨馀芳草合,空山月晚白......
  • 过潼关
    地形盘屈带河流,景气澄明是胜游。十里晓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云愁。片时无事溪泉好,尽日凝眸岳......
  • 蜀中逢友人
    自古有行役,谁人免别家。相欢犹陌上,一醉任天涯。积叠山藏蜀,潺湲水绕巴。他年复何处,共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