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朱庆馀
2025-07-26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

唐代  朱庆馀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翻译及注释

诗词:《送刘思复南河从军》
朝代:唐代
作者:朱庆馀

七千里别宁无恨,
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
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
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
莫抛书剑近笙歌。

中文译文:
七千里的离别毫无怨恨,
更值得珍贵的是从军的乐事众多。
不停留等待节旄的信号就先行启程,
偶然遇到山寺也难以停留。
蛮人独自点燃畲田的火,
海兽群游在落日的波浪中。
远离家乡去追求功名受到恩宠,
不要放弃书剑而亲近笙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朱庆馀写给刘思复送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刘思复从军的欣慰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不舍之情。

诗的开头,“七千里别宁无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坦然和无怨无悔的心态,也体现了作者对刘思复勇往直前的赞赏。接着,“且贵从军乐事多”,表达了从军所带来的乐事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表明从军是一种值得珍视的选择。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刘思复从军的情景。他不等待节旄的信号,提前启程,展现了他的进取和决心。即使偶然遇到山寺,也难以停下脚步,表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同时,描绘了异域的蛮人放火烧畲田,海兽在落日的波浪中游动,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辛酸和归乡的难度。

最后两句,“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表达了作者对刘思复的期望和劝诫。远离家乡去追求功名虽然不易,但要珍惜所受到的恩宠,不要轻易放弃文武之道而追逐享乐。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刘思复从军的赞美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离别的苦涩和追求的艰辛。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和多样的形象,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iú sī fù nán hé cóng jūn
送刘思复南河从军

qī qiān lǐ bié níng wú hèn, qiě guì cóng jūn yuè shì duō.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bù zhù jié máo xiān hòu fā,
不驻节旄先候发,
ǒu féng shān sì yì nán guò.
偶逢山寺亦难过。
mán rén dú fàng shē tián huǒ, hǎi shòu qún yóu luò rì bō.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yuǎn zuò shòu ēn shēn bù yì, mò pāo shū jiàn jìn shēng gē.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相关内容11:

上下七盘二首

题彭泽卢明府新楼

遣意

上宣州沈大夫

自述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种花
    忆昔两京官道上,可怜桃李昼阴垂。不知谁作巡花使,空记玄宗遣种时。...
  • 甲子岁书事(时会昌四年,讨刘稹也)
    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犒功椎万牛,募勇悬千帛。武士日曳柴,飞将兢......
  • 题造微禅师院
    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照竹灯和雪,穿云月到衣。草堂疏磬断,江寺故人稀。唯忆江南雨,春风独......
  • 感河上兵
    一闻河塞上,非是欲权兵。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莫为无媒者,沧浪不......
  • 留别卢玄休归荆门
    江边离别心,言罢各沾襟。以我去帆远,知君离恨深。云开孤鸟出,浪起白鸥沈。更作来年约,阳台许......
  • 酬李躔侍御
    此去非关兴,君行不当游。无因两处马,共饮一溪流。...